城市规划原理
学习目的
熟悉城市规划的有关概念,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了解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程序,重点熟悉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布局问题,城市规划中的交通规划、工程规划、居住区规划和公共空间规划的内容,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实施和规划行政与法规方面的相关知识。
学习教材:同济大学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本章重点
?城市产生的原因?城市的含义?
?中国最早的城市?
、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居民点的形成;城市的产生;城市的定义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城市发展三阶段;古代、近代和现代城市的发展
第三节城市化
城市化含义及特征;城市化历程;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居民点的形成
居民点的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
居民点的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
居民点的分类: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
城镇型居民点与乡村型居民点的区别
:非农业与农业
:聚集与分散
:高密度建筑与低密度建筑
:发达与不发达
:中心与非中心
、价值观念和基本素质等:存在差别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产生
古代城市的雏形:城和市的综合,城是指城堡,具有防御功能;市是指市场,具有商业功能。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产生
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
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工业化不仅促进原有城镇的发展,而且导致新型城市的涌现。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的推力:工业技术带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例如,美国1880年农业人口44%,%;国家统计局的《1996年的中国发展报告》估计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约1亿;而国家计划委员会的《1996年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报告》-。
城市的引力:城市工业兴起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工业就业规模逐渐超过农业。例如,英格兰和威尔士1801年只有10%人口生活在10万人以上的城市,在40年后翻了一番,再过60年又翻了一番。
01城市规划原理20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