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清代人诗作中怎样描写美国大选.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清代人诗作中怎样描写美国大选
中国的古代诗歌题材,一向以中原文明及其周边地区的素材为主。近代以来,中国突然发现自己必须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面的那个陌生新世界,对古老的华夏文明从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发起了剧烈冲击。即使是在最为坚固的文化壁垒上,亦开始有了稍稍的撬动。
1813年,有一位华人造访了英国伦敦。他的名字和身份,已经湮没无闻,不过他在这次旅行途中留下了十首古体诗,可谓开了一个先河。这十首诗都是中国风的五言律诗,主题却是诗人在伦敦所见的异国风物。在当时,这可是极其罕见的作品。这十首诗叫做《兰墩十咏》,兰墩,指的就是伦敦。姑且摘录一首来看:
“海遥西北极,有国号英伦。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意诚尊礼拜,心好尚持经。独恨佛啷嘶,干戈不暂停。”这是对伦敦的阴冷气候、城市风貌、国教民俗的综合性描述。佛啷嘶就是法兰西,英法交恶历史渊源已久,诗人注意到了这点,写入诗中。单就水准来说,这些诗作十分平庸,所以在国内不曾有任何影响。然而,却被一位叫德庇士的英国汉学家注意到,把其收录进《汉文诗解》。他大概也觉得这种“中为洋用”的方式很新鲜吧。
同时被德庇士收录进去的还有另外一组旧体诗,叫做《西洋杂咏》。这组诗的作者名气就大多了,叫潘有度,广东十三行的大商人,是最早一批和洋人打交道的中国人。潘有度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文化水准不低,这组《西洋杂咏》是在他晚年时所写,时间和《兰墩十咏》差不多,姑且摘录一首咏西洋婚姻的:“缱绻闺闱只一妻,犹知举案与齐眉。婚姻自择无媒妁,同忏天堂佛,比前面那位诗人要强出不少。虽然这些诗作也不是什么佳作,但至少证明了用中国诗歌来描绘西洋,也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
《兰墩十咏》和《西洋杂咏》差不多是有案可查的第一批写西洋的旧诗作品,它们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文化藩篱,使中西合璧,赋予了中国诗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中为洋用”真正的好诗诞生,要等到黄遵宪去美国的时候。
黄遵宪是晚清著名诗人、名臣,思想开明,号称“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曾经在光绪八年担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那里,他正赶上1884年美国大选,近距离观摩到了民主国家的选举制度。黄遵宪欣然提笔,写下了一系列《纪事》诗,堪为精妙:“吹我合众笳,击我合众鼓,擎我合众花,书我合众簿。汝众勿喧哗,请听吾党语。”
光绪十六年,黄遵宪前往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他以《今别离》为题写了四

清代人诗作中怎样描写美国大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1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