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心得体会
篇一:西沟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西沟参观学顺县西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她无时无刻不心挂群众,无时无刻不为民众的共同富裕操心。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连续11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是全中国唯一连选连任达11届的老代表!
人心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申纪兰在担任省妇联主席时,明确提出“不转户口、不拿工资,不离西沟”, 靠无私争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当省妇联主席,不转户口,不拿工资,不离西沟,这要多么大的无私胸怀啊!申纪兰不愧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标兵,是毛泽东时代的好青年。她把个人利益完全溶合在人民大众的利益中,群众有,,她也没有。群众富,她也富。群众穷,她也穷。这样的干部,怎么能不受到群众的拥戴?
她干活在群众前,致富在群众后,活脱脱的一个“傻大姐”!改革开放前,,种植10万棵桃、杏、枣、核桃等经济树,垫成了500亩高产田,修筑了2万多米的谷坊坝。把一个几乎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旧西沟建成全国闻名的模范村。
改革开放以来,她很快完成了一个从农业劳模向现代企业家的
角色转换。但她仍然坚持集体化致富,坚决不搞两极分化。她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上北京、下江南,跑项目、引人才,利用本地丰富的硅矿资源优势,兴建了西沟铁合金厂;接连办起了磁钢厂、饮料厂等几个骨干企业。近年来,又带领干部群众先后建成了西沟石料厂、西沟
金星焦化厂、纪兰冶炼5万吨电石项目、西沟采矿厂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项目,组建了山西纪兰商务公司等企业,使西沟村初步形成了建筑建材、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外向型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新格局。同时,利用自身和西沟的
“名人名村”优势,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致富不忘社会主义,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申纪兰3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1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954年,申纪兰第一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现在,她成了唯一一位连任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她说:“我们是人民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代表人民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够听取基层的意见,能代表基层群众的利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非常发扬民主。这个会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代表的是13亿人民的利益。”
上个世纪50年代初,申纪兰所在的西沟村创办了生产合作社,她带领着10多名姐妹加入合作社互助组,由于劳动出色,申纪兰被选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副社长。从那时起,申纪兰动员妇女出工、下地和男人一起劳动,争取和男人一样的工作权利和相同的报酬。不久,西沟村成为当时中国第一个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的村庄。1954年,申纪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当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申纪兰和1000多名代表们一起审议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名投票方式选举和决定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在重大
的国家政治活动中,这位来自农村的劳动妇女终于有了自己的发言权和选举权。申纪兰常常这样对人们说:
“劳模不是自来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劳模,没有群众的支持也就没有劳模。是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劳模是党和群众中间的桥梁。”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前方的路平坦还是坎坷,面临的是顺境还是逆境,申纪兰一直以一颗平常心,坚守着劳模的本色。她说:“我的户口在西沟,我的级别是农民。”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不劳动,叫个什么劳模?”她常说的另一句话是:“不给老百姓说话办事,叫什么人民代表?”申纪兰到现在都没有离开农村、离开劳动。
篇二:《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读书体会
《忠诚》申纪兰60年工作笔记—读书体会申纪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仍健在并活跃于政坛的最老资格的农业劳动模范,又是至今唯一从一届连任至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不愧为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见证。一名女同志是如何做到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书的封面。
用申纪兰同志的话来说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从小就爱劳动。在劳动中学习与在劳动中收获。
“再多人围着不敢做的事,不一定走不到,路长不过脚,困难大不过人。”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不应该去逃避,而是勇敢去面对,要想方法解决困难。申纪兰同志学习李顺达互助组,自己致富,为农户致富。参加妇救会,学会了接生,虽然她只是说了一句“发挥我甚作用,我就会劳动”这样朴素的话语,但是却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她说“劳动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境况,还能鼓励一个人的志向”。用心。申纪兰同志积极响应妇救会的号召参加纺花组从第一天门道都摸不着到第三个月被评为“纺花模范”。
申纪兰同志在1950年参加了共青团,做党了的助手。在她看来,劳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党服务,
申纪兰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