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书园刘苏里:我和罗振宇搞了一件大事情 XX年10月30日零点,《刘苏里·名家大课》正式在得到APP上线。这一天,是万圣书园24岁的生日,也是万圣书园老板刘苏里的生日。 万圣书园,这个最传奇的独立书店,是国内知名的文化地标。坊间有个“神话”,买不到的书,找万圣。它的老板刘苏里,既是一位声名远播的学者型读书人,中国当代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也是连接众多文人学者和知识分子的枢纽。 此次,他在知识服务应用得到APP上开设专栏,邀请了自己的50多位学界朋友,用一年的时间解读52部思想巨著。 被邀请的朋友包括邓晓芒、周、徐友渔、赵汀阳、徐奔、刘瑜、李康等,他们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三代学者。而解读的书籍涵盖了《理想国》、《瓦尔登湖》、《林中路》、《多头政体》、《社会契约论》等,涉及到了社会、历史、哲学和政治等多领域。这个专栏试图帮助用户建立一套系统的观念和思想体系。 刘苏里很兴奋,他在《发刊词》中提到,这门课筹备了整整八个月,“它是一次空前的尝试,此前没有过,此后也很难再现。” 资深媒体人石扉客在朋友圈里评论说:“连贯古今,揉杂重心,这个应该是目前人文社科界最牛的阵营了。” “没有刘苏里和‘万圣书园’在知识界的威名,不可能做这么大的文化工程——请各个领域的学界名家,对人类思想经典做现代转述。这个大工程,要搞很多年。”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在朋友圈里写道。 事情起源于XX年初。 罗振宇和脱不花(得到APP的CEO)找到刘苏里,想邀请他来「得到」开个专栏,为大家读书。 为大家读书,「得到」已经做了一年了。得到APP上,除推出《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目前订阅量近20万,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学课堂)这样的专栏产品外,还有子产品「每天听本书」。目前,「每天听本书」有心理学、管理学、职业发展、历史、文学等36个分类,积累了近千本书。此前,脱不花曾表示,未来3年,这个产品将是中文世界里最大的知识转述版权库,至少涵盖一万本听书。 “这本来就是我想干的事儿啊”,得知罗振宇和脱不花的来意,刘苏里心里窃喜,欣然同意。 刘苏里之前听过罗振宇的60秒,陆陆续续一直在听,所以对罗振宇大概的想法观点都比较了解。罗振宇也看过刘苏里出的一个访谈小册子。所以,沟通起来很顺畅,但即使如此,这个打磨的时间也长达8个月,光是会就开了七八次,最终才把专栏的内容敲定下来。为什么是刘苏里来做这个专栏? 网上有个帖子,主题是:“北京万圣书园有什么说道吗,为何名声爆大?” 有网友在下面回复道:万圣书园最大的魅力应该是选书的品味体现的一种风骨和拒绝媚俗的态度吧,在万圣逛总有一种好书扑面而来的感觉。 “刘苏里是学界的枢纽,爱读书的人都知道他,他能调动各个领域最顶尖的学者。”罗振宇说。这也是为什么「得到」会找刘苏里做读书专栏的原因。 确实,在国内很难再找到这么一个人,能调动海量译者、作者资源,而且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适合的书。 而刘苏里也说,自己很早就有“替人读书”的想法了。大概1997到1998年间,万圣书园刚搬到成府街后,就办了一份免费的杂志《万圣阅读空间》。 人们越来越忙,但书越写越多,越写越厚,而且很多经典普通读者一下子很难看懂。书山如海,把老书虫都给吓住了。 有一天,刘苏里看到一位老读者站在书店门口发呆,就问他,“老沈你怎么了?”对方回答,“现在的书怎么挑啊,太多了,我这大胃口的人都不知道该怎么下嘴啦。”大概那个时候开始,刘苏里就老是想,“我们书店其实做的是‘替人读书’,帮你先挑,你在我挑选出来的里面再挑。” 但书太多了,到XX年,新出版的书不下几十万种,虽然万圣园每年会从这些书里挑选出约18000种,这个比例差不多是可挑选品种的十分之一了,但这个数量依然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又过了几年,作家李零突然跟刘苏里提到,“苏里老头,我最近有个想法,替人读书。”这跟刘苏里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再后来,他们和《信睿》主编许洋、李楠一起,想做一本替人读书的杂志,做了详细规划,包括选书、内容结构、找作者什么的,都谈了。那个规划跟现在「得到」做的这件事有很像的地方,但很可惜,没能落地。 “我做了两次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刘苏里说。 XX年后,中国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第一家上市的互联网电商就是卖书起家的当当。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互联网改变的仍然只是人们买书的方式。 刘苏里也曾想着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去完成他“替人读书”的梦想,但那个时候,在线支付手段也没现在这么发达,对于实现的技术,心里更是没谱。 如今,「得到」满足了这个条件。 刘苏里说,自己的准则是,什么事儿,做不好就别开头,不管诱惑再大,能挣再多钱,都不做。但“名家大课”这件事儿本身是自己想做的开心事儿,从长远来看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而且,「得到」在知识服务这方面很专业,能解决技术的问题,又愿意为这个事儿
万圣书园刘苏里:我和罗振宇搞了一件大事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