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子牙镇:从“污染作坊”到“城市矿山”
/ 2011年12月29日 光明日报
天津市静海县子牙镇曾经是有名的“污染大户”——这里的每户人家都是一个拆解废旧物资的“小作坊”,村民们靠刀割、火烧,从废电线、旧家电里“淘金”。CNMn。
如今,这里是国家级的循环经济产业区——,120家企业以拆解废旧物资为主业,每年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原材料铜、铝、铁、橡塑材料100多万吨,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CNMn。
“宁可GDP掉下来,也要换来绿水蓝天”
几年前,子牙镇小邀铺村的袁哲中大爷含着泪亲手砍掉了自家的3亩果树:“当时真是舍不得啊!可是没办法,烧线烧得都污染了,Mn。”他说的“烧线”就是把废旧电缆堆在一起,再点上一把火,Mn。当时这是子牙镇村民最红火、Mn。然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带来的后果是让果树栽不活、Mn。
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环境为代价!2008年,经过深入调研后,静海县推出了“生态立县”Mn。县委书记孙文魁说:“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宁可一时的GDP掉下来,也要换来绿水蓝天!”
子牙镇镇长杜者,当时拆解行业占该镇经济总量60%以上,Mn。因此,Mn。第一步就是将800多个拆旧小作坊整合成80家规模化公司,整体迁入镇政府的工业预留地,组建起“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CNMn。他们高标准起步,严格限定了园区企业的环保门槛:废水、废气全部零排放;废弃物的每一步去向全程监控;企业需引进新设备,Mn。
走进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同和绿天使顶峰资源再生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辆满载废旧机电的集装箱货车驶入厂区,将货物卸到存储区后,这些废旧冰箱、电视机、电脑等又被一辆辆小叉车送往拆解车间,经工人简单拆分后,搬上传送带,Mn。短短几分钟后,在大型机器另一头的几个“出货口”:之前的废弃家电摇身变成了再生塑料、玻璃、铁、Mn。公司人事总务部科长鲍惠苏说:“我们公司现在年拆解废旧家电将近40万台,整个加工生产过程实现了无污染、Mn。”
把废弃机电“吃干榨尽”,Mn。如今,Mn。在这些拆解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Mn。这种产业链条的逐层延伸,构建起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的“中循环”Mn。废旧手机、电脑、家电、汽车、塑料、橡胶、金属,在这里经过处理,全部变成资源,Mn。目前,园区在零排放、自消化、无污染的前提下,年产40万吨铜,相当于江西一个铜矿的产量。
CNMn。此外还拆解出20万吨铝、20万吨铁、50万吨橡塑材料,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CNMn。
目前,这座“人造矿山”已被发改委、财政部列为国家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Mn。
“循环经济”让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在人们的印象中,拆旧企业周围往往是烟雾缭绕、Mn。走在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内,目光所及之处,却是宽广平坦的区内路网、整齐划一的车间厂房、功能先进的拆解设备,不绝如缕的车辆每天运进废旧物资,运出“矿产”。CNMn。不见烟尘,没有异味……眼前的一切让孙文魁感到,当初的
天津市子牙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