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国后毛泽东的治国措施分析.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国后毛泽东的治国措施分析在中国,我相信一提起毛泽东,都知道他是我国的建国英雄,它是跨时代的英雄,至今依然有许多人在研究他的思想,他的生活,他被我们赋予了太多光环。但他其实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儿女情长的领袖,一个可亲可近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血肉亲情的伟人。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也是从小受到影响,他的正确领导,杰出的判断力在我心里有巨大的个人魅力,于是我就根据自己所学的和课外所知道的分析建的治国措施。总而看之,在前期是比较正确的,后期由于太多奸人当道,使得毛泽东做了一些有违社会发展规律的决定。前期治国措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作为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由于邓小平的正确思想,毛泽东的大力支持,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从此把经济作为国家的重心,推出一系列创新措施。同年10月,迫于美国军队攻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终于于1953年7月胜利结束。通过这次战争,更加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强大,迈出复兴步伐,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真正的得到提高,美国开始把中国当成一个劲敌。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其他民主改革,开展了反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这些都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水平,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巩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为经济恢复提供稳定的保障。1953年,按照他的建议,中共中央宣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时期提出这条路线是正确的,因为中国正处于贫困落后时期,巩固了政权就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它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但由于历史的限制,这个决定并没有使新中国的问题得到完全的解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由他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任职到1959年。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1956年4月,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个讲话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接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发展。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同年9月,中共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但是这个方针后来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因而导致了以后的一系列指导工作上的错误和挫折。1957年2月,他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同年7月,提出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要求。这些都是他理论成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期决策: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国后毛泽东的治国措施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