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评估及治疗预后
【摘要】血液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常见血液学改变, 有效防治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生存有益。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prognosis of hypercoagulable state in cancer patients CHE Bo, LI Bai-jun, SHI Cai. First Department of Medical Oncology, Siping Tumour Hospital,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Hypercoagulable state is the normal hematologic change in cancer,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re beneficial for survival of cancer patients.
【Key words】 Cancer; Hypercoagulable state
血液高凝状态, 是指多因素引起血液的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引起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肿瘤细胞损伤血管内皮, 引起肿瘤细胞、血小板聚集, 血黏度升高。②肿瘤细胞释放促凝物质, 如:组织因子(TF)、癌性促凝物质(CP)等。③肺癌、胸膜间皮瘤、恶性胸腹腔积液等限制呼吸运动, 导致机体缺氧, 血红细胞、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多, 导致血黏度增高。④肿瘤组织通过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等物质直接激活凝血因子, 促进血黏度升高。⑤肿瘤导致患者活动减少、长期卧床, 导致血流减慢、血液黏度升高。⑥肿瘤治疗相关因素, 包括手术、放化疗治疗、中心静脉置管等, 间接造成血管内皮损伤, 导致血液高凝。
⑦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患者增加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几率。
血液高凝状态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血液学改变, 也是肿瘤患者发生血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其形成及血栓的发生与肿瘤细胞的血行转移和肿瘤内部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直接影响肿瘤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 增加治疗难度,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有效诊断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并给予相应防治可使患者获益。
1 诊断评估
1. 1 一般状态评估包括年龄、性别、并存疾病、恶性肿瘤部位及其分期和治疗情况, 都可能引起肿瘤的血液高凝状态。有研究报道, 女性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男性, 美洲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亚洲人。原发于肺、胰腺、胃、肾以及脑的恶性肿瘤, 血液高凝状态的多。
1. 2 相关诊断指标①血小板方面:以血小板计数(PLT)为主。PLT在约20%~60%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高于正常, 在发生转移的患者中高于未发生转移的, 在中晚期患者明显高于早期患者。对于接受化疗治疗的PLT升高的患者, 治疗有效后, 排除药物所致PLT下降影响外, PLT较治疗前下降。有实验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升高, 提示肿瘤患者血小板活化,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②凝血与纤溶方面指标:凝血是指血浆中可溶性纤维变成不可溶性纤维蛋白的过程, 由多种凝血物质参与完成。纤溶是指在凝血过程中形成的不可溶性纤维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诊断评估及治疗预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