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式学堂.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式学堂
简介

  
京师同文馆
中国近代由政府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1962年,京师同文馆由恭亲王奕奏请,创立于北京。这之后至19世纪90年代,在整个洋务运动期间所设立的新式学堂有30余所。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即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这些学堂的培养目标主要不是封建官吏,而是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和军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教育内容尽管仍有传统的历史,但已以学习“西文”和“西艺”为主,即主要学习外国语言文学和算、绘、矿、医、声、光、化、电灯自然科技知识。而在招生、考试、师资、管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与传统教育也有许多不同。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下令全国各地书院都改为学堂;1905年又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的主体。
八国联军的入侵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缓和国内各种矛盾,清廷颁布上谕,提出改革“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的口号,并在1901~1905年间,先后颁布了三十多项实施“新政”的命令。
创办原因
新政初期,清政府提出的许多改革措施主要是在“军政财政”方面,“学校科举”同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只是陪衬。但自1902年7月,刘坤一、张之洞会衔呈递“变法三疏”后,清政府的看法大有改观。张之洞、刘坤一认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
闻不广,学业不实;志气之弱,由于苟安者无履危救亡之远谋,自足者无发愤好学之果力。保邦致治,非人无由。”
  
章程
如何“兴学育才”?他们建议:改革科举制度,设文武学堂,对科举“取士之法”进行“改弦易辙”,提倡并奖励出国留学。他们还指出“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非变通文武两科不能兴学,非游学不能助兴学之所不足。”在“变法三疏”的影响下,清廷终于确定了“兴学育才”的方针,并开始实施了包括统一全国学制、创设新式学堂、进行书院改革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措施。
统一全国学制是从1902年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开始的。张百熙,字冶秋,著名教育家,1847年生于湖南长沙。早年他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187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工部、刑部、吏部尚书。1902年初,开始兼任管学大臣,并主持京师大学堂。
上任之初,张百熙就将原美国籍总教习丁良韪辞去,改聘著名学者吴汝纶为总教习。据传,开始吴汝纶坚辞不就,张百熙亲自到吴的住所跪拜说:“吾为全国求人师,当为全国师徒拜请也。先生不出,如中国何?”吴汝纶被其诚意所感动,终于同意任总教习职。
张百熙还以管学大臣的名义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厅及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2年他以管学大臣名义拟定了《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送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以及《蒙学堂章程》等共六个章程进呈清政府,被清政府以《钦定学堂章程》之名颁布,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
  
学堂
张百熙希望朝廷钦定章程颁布之后,“各省督抚责成地方官核实兴办”,以达到“兴学育才”的目的。然而,清政府对张百熙存有戒心,加上这一学制本身的不完备,因此并没有实行。1903

新式学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枷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8-11-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