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电影观后感800字
本文为井冈山电影观后感800字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因为从小喜欢毛泽东诗词,我看了建军八十周年献礼电视剧《井冈山》,看完以后感慨良多,这部电视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毛主席在井冈山时代处于逆境中的形象,而以往此类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反映的大多是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的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光辉形象。
从秋收起义后被迫上井冈山到长征结束的8年中,毛泽东经历了诸多的逆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个小媳妇”,经常没有发言权,甚至一度连党籍都没有,成为“无党人士”的师长(因周鲁误传中央的决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组织上不信任、同志们不支持”,一方面,组织上(中央和湖南省委)对于他未能按照既定方针夺取长沙等大城市的战略思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另一方面,在红四军七大上通过选举的方式被自己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同志免职更是让他也有焦躁、烦闷之类的种种心态。
屯兵于坚城之下,红军在没有毛泽东指挥下连吃败战,痛定思痛,中央终于重新启用毛泽东,这次看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朱毛”二字是全剧的一个高频词。毛泽东先上井冈山,接着朱德带着毛泽东派人送去的《三国演义》下册,也抵达井冈山
,来了个“两册”合一,“朱毛”会师。剧中,通过朱德、毛泽东和陈毅等人之口,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朱毛不能分,也不会分!”
红军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无疑解决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吃饭问题。农运大王毛泽东十分关注农民问题。因为,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关系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也就是,谁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谁解决了农民问题,即土地问题,谁就取得了中国问题的发言权和执政权,谁就是胜利者。
“支部建在连上”也是我党我军成功的法宝,5000多人秋收起义的队伍到三湾时只剩下700多人枪,脱离队伍的有之,悲观失望的有之,毛泽东敏锐意识到如果不能“党指挥枪”,有沦为流寇的危险。三湾改编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非但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的毛泽东,在脾气秉性上也是火爆的,这点电视剧也没有掩饰,毛泽东与三弟毛泽覃两人生肖都属蛇,相差12岁,投身革命后,互相鼓舞,情同手足。但是两人生性都好强,有时不免磕磕碰碰,闹出矛盾。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前夕便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那是在1930年冬,国民党反动派调集10万兵力气势汹汹“围剿”中央苏区中部。敌张辉瓒师9000余人拟从江西吉安县东固进攻永丰县龙冈和君埠。当时毛泽东的胞弟毛泽覃被任命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委员兼后方办事处主任,驻扎在君埠,毛泽东亲眼看到两个红军抓一个青年去当红军,对赶来见面的毛泽覃大发雷霆,毛泽覃解释“省委和省苏政府接连下了几道命令,规定了‘扩红’数字,不这样做无法完成任务……”毛泽东听不进去,打断他的话,大发雷霆说:“你就可以不顾党的政策么?岂有此理!乱弹琴!”见大哥不分缘由,不容分辩,毛泽覃说着说着火气也上来了,因此二人争吵十分激烈,互不相让,越吵越凶。毛泽东气得举起手来想打毛泽覃,毛泽覃见势不妙,怕挨打,不敢再吵,便承认了这种做法不对。毛泽东还要毛泽覃作出书面检讨,并去
井冈山电影观后感8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