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白鹿原》(1).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白鹿原
陈忠实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也许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太长久了,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秘密太多了。几千年来,能够被公认为“民族秘史”的小说迄今寥寥可数,而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一部。
陈忠实其人
陈忠实(1942-),出生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34中,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1965年开始创作,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成为陕西作协的专业作家,后任陕西省作协主席。文革后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屡获多项文学奖。1993年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印行的50万字的《白鹿原》,4个月之内,销行6版40万册,成为9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长篇小说。
《白鹿原》情节简介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白鹿”这一意象的分析
白鹿传说
“很古很古的时候,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鹿……6庄稼汉们猛然发现白鹿飘过以後麦苗忽地蹿高了,黄不拉几的弱苗子变成黑油油的绿苗子,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色绿的麦苗。白鹿跑过以後,有人在田坎间发现了僵死的狼……一切毒虫害兽全都悄然毙命了。更使人惊奇不已的是,有人突然发现瘫痪在炕的老娘正潇洒地捉看擀杖在案上擀面片,半世瞎眼的老汉睁着光亮亮的眼睛端看筛子拣取麦子里混杂的沙粒,秃子老二的瘌痢头上长出了黑乌乌的头发,歪嘴斜眼的丑女儿变得鲜若桃花……这就是白鹿原。”
白鹿的三次出现
1、白嘉轩要娶第7个老婆的时候,他在雪地里意外的发现了在白鹿原上传说了几千年的白鹿。(财富)
2、白灵死后化为一只白鹿,出现在亲人的梦中。(进步)
3、朱先生死时他的妻子朱白氏看到前院里腾起一只白鹿,掠上房檐飘过屋脊便在原坡上消失了。(智慧)
白鹿的意象,构成《白鹿原》小说的灵魂。白鹿成为“人”“神”一体的精魂,白鹿披上神的外壳,其实是人性的化身,成为居民渴望理想生活的幸运使者,也寄托了无穷的乡情乡思,是美好事物的化身。
白鹿原那些事 (整个中国近代史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
从内容上,《白鹿原》可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姆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以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从本质上,白鹿原描绘的社会景色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经过了动荡的辛亥革命后的中,其中反反复复地经过了农协会、国民党领导的政权的交替,也经历了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及解放后的一些社会现象。
《白鹿原》为我们精心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强悍阴毒的白嘉轩
乖巧圆滑的鹿子霖
儒雅正直的朱先生
桀骜豪爽的黑娃(鹿兆谦)
苦命无奈的田小娥……
《白鹿原》人物形象
《白鹿原》人物形象
白嘉轩既自尊自信、律人律己、顽强、坚毅,又顽固、守旧、冷酷无情。做为一族之长,他具有宗法家族制度所赋予的有形无形的至高权力。小说展示出白嘉轩以一种超出常人的意志力与使命感坚守白家的社会地位。他换地迁坟、种植鸦片、兴办学堂送子女进学堂读书,躬身劳作。目光炯炯、智力超群,善行恶举莫不为白家生存着眼;神机妙算,悉为白家子嗣昌荣。他多次拒绝田福贤、岳维山、鹿子霖多次让他出任乡约的请求。出于关心乡民的利益的愤怒,他曾发动大规模的鸡毛传贴和交农事件,宽恕黑娃的暴力侵害。
《白鹿原》人物形象
鹿子霖是一个阴鸷、淫乱、孱弱的人。鹿家祖辈以卧心尝胆,定要出人头地的欲望与决心,攒下可以炫耀于世的产业家财。但鹿家到他这一辈已使祖宗的宏图大愿归于空想。祖宗昔日忍辱含垢的韧性与毅力,在他身上变相化为凌驾弱人之上的恣肆欺虐;产业家财的优越感则蜕变为维护权力欲望的奸作狡黠。在与白氏家族的纠葛矛盾中,他处心积虑地以阴毒的手段与白家抗衡。最令人齿冷的是,他唆使小娥拉白孝文下水的阴谋,以及俨然厚道长者的跪谏。投井下石、背信弃义、“窝里斗”……
鹿子霖身上体现出的这种腐朽堕落的人格特征,显然代表着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劣质因素。

《白鹿原》(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1.24 MB
  • 时间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