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为什么我们缺乏特立独行的性格.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元化与二元化的悖论   自从秦始皇提出“书同文,车同轨”并付诸行动以来,中国就一直是个大一统的社会,汉武帝更是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进一步的统一人们的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用一套伦理纲常来将所有人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愚民也好,教化也罢,总之每个国家机器总是试图用同一套思想去统一民众的大脑。几千年来莫过如此,不论什么朝代,不论什么社会制度。这种教化总是有结果的,于是我们从东北到华南,从东南到西北,这个广袤的大地上的人们有着相似的服装、相似的表情、相似的思想,如果你用心去发现,你会发现占全球人口1/4的我们都是那么的类似,这一点从NHK拍摄的《中国铁道大纪行》中可以得到更感性的认识。当然,这种愚民或教化到了最后,已经分不清是国愚民还是民愚自己了,每个人都有意无意的用一把公认的、无形的尺子丈量着自己的位置,然后忍耐也好,忍受也好,和其他人的影子保持对齐。   可是,当你回顾中国的历史,或者你看看你的周遭,你又会发现这种一元论是多么的苍白,官与民,富人和穷人,农村和城市、东部和西部。。。好像对立又无处不在,放眼望去的都是二元的世界。那古代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自不必说,今天的种种社会矛盾,不同阶层间的对立又何必再去赘述呢。中国人的拜金主义和逐利主义   记得看民国的历史,说中国人申请到美国去求学,要求在宗教一栏必须填写,美国人认为没有宗教的人都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之人。可是这在当时却着实难倒了很多国人,最后不知是谁想到的,就填写了儒教。   儒家是个宗教么?好像它哪一点都不符合人们对宗教的定义,没有造物主,没有天堂,有的只是一些道德规范和说教。那么,道教呢?佛教呢?这些宗教虽然流传很广,但好像也都不是中国人的安神立命之教,或者说中国人对待这些宗教总是带着很多功利的想法,你能保佑我,你就是我的神,你不保佑我,我就骂死你。记得小时候春节的时候,父母总是带着我们拜“老天爷”,非常虔诚,可是当什么时候“老天爷”不是那么“听话”的时候,我们就忍不住骂了一句,“这个死老天爷”。。。   也许,中国人是最早认清这一点的民族:“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仙皇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通过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人们,只有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人们拜金,人们逐利,这本来无可厚非。一分的武功要用一分的佛法来化解   稍微用心去发现,这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片拜金主义的巨大浮躁中,每个人都很焦虑,赚钱、赚钱、房子、车子,整个民族都在这种亢奋和焦虑中无法自拔,一元化和二元化都让人们不自觉地陷入这场洪流中。我想到了《天龙八部》中,扫地老僧那节,乔峰的父亲和慕容博都被扫地老僧打败了,他说:“一分的武功要用一分的佛法来化解,否则武功精进一层,对自己的伤害也就增加一层”。现在人们的拜金主义和对金钱的追逐又何尝不是过去的修炼武功,我们的佛法又在哪里?佛在心中   欲望是孽缘,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谁又能没有欲望呢?想要做到内心的平静,压抑欲望只能适得其反。堵之不如如疏之,对欲望的追求和满足天经地义,所以追求金钱和利益本也不可厚非,但凡事皆有度,凡事皆有规律,对于金钱和利益的追求如果超过了度,最后带来的只能是自我毁灭。特立独行的精神   人生而有限,不过是在有限的时间,用有限的能力做有限的事,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气度不是人人都有,认识到了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是的,我们都需要点特立独行的精神。 以下是原文:        不久以前,我们去看一位从美国回上海探亲的朋友。这位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二十年前赴美国留学,他谈到多年以来在美国生活,感触最深的是,在美国的中国人的生活追求,与西方人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区别,那就是旅美中国人无论事业成功与否,无论属于哪一个阶层,似乎都非常重视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只要中国人在一起,无论是台湾人、香港人、大陆人还是多年旅居美国的华侨,都非常实际,讲求生活的享受与安乐,中时谈话的内容不外乎是房子、汽车,在世俗生活的享受方面似乎有很强的从众心理,不像西方人在人生追求方面那么多元化。在西方,确实有不少人只关心自己的物质生活,但也确实有为数不少的人在追求其他东西,例如有的人喜欢冒险,而在日常物质享受方面则相当随便,有的人成了事业上的亿万富佬,但生活却十分朴素,始终开一部普通的车子。钱赚得再多也不会想到买什么高级轿车。他们对于别人以何种方式生活,追求什么,物质生活得如何好,可以完全不在乎。每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觉得值得追求的价值。换言之,中国人的人生追求相对而言则十分单一,而且很在乎别人如何看自己,既然社会上以物质生活为中心,在从众心理的支配下,人们也就自然会去摆阔,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成功。西方人的生活追求则比较多元化。甚至连日本人也比中国人生活价值的多元化追求方面要丰富得多。这位朋友

为什么我们缺乏特立独行的性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