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所载官制
一、文官:
1、恩州:知府
2、高唐州:知州
3、沧州:知府
4、北京:太守
5、济州:太守
6、渭州:府尹
7、江州:知府
8、东平府:府尹
9、阳谷县:知县
二、武官:
1、枢密使:(唐朝、宋朝中央最高军政机关,以宦官掌枢密)
2、孟州:都监
3、北京留守司:
留守
都监
指挥使
团练使:(辽代州级武官)
正制使
统领使
牙将
校尉
正牌军
副牌军
4、殿帅府
太尉:(唐朝设置,为“三公”之一)
统制官
统军提辖
兵马防御
团练
5、高唐州
知府
帐前都统
监军
统领
统制
提辖
5、青州
都监
知寨
6、宋江等授封
宋江: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宋代设置,为一路(非一州)之军政长官)
卢俊义: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宋代设置,为一路(非一州)之军政长官)
吴用:武胜军承宣使(明代设置,全称”承宣布政使司”,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关胜: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宋代设置,为一路之军政长官)
呼延灼:御营兵马指挥使(明代设置,为正二品地方军事长官)
花荣:应天府兵马都统制
柴进:横海军沧州都统制
李应:中山府郓州都统制
朱仝:保定府都统制
戴宗:颍州府都统制
李逵:镇江润州都统制
阮小七:盖天军都统制
宋代实际官制
一、地方官制
宋太宗将全国分为15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路下设府、州、军、监,下设县。
1、路:
路的划分,起初并非作为行政区域而设置,因此,路一级的官僚机构不成体制,设官也没有定式和定员,甚至连驻地、辖境都随时变动。
路的机构主要有四个检司,互不统属,直接受朝廷的节制。
帅:即安抚使司,安抚使,是一路的高级军政长官,由文官担任,但往往带都总管衔,统辖军队,掌管兵民、军事、兵工工程等事务。南宋时兼管民政。
漕:转运使司,设置最早,事权较重,经营一路之财赋、保障地方及中央的经费,还要巡察辖境,稽考簿籍,举劾官吏,成为事实上的路德监司。一般均差遣品轶不很高的人充任,转运使在职权上虽较为广泛,而在体制上却不完全以下属对待知州、甚至知县。
宪:提名刑狱司,管一路之司法。
仓:提举常平司,管一路之赈荒救济事宜。
2、府、州、军、监:
凡政治、经济、军事兼重的地方设府;派往的知府者一般都是较重要的官员。
驻有重兵的军事地区设军;
工业区(如煮盐)设监。
府的地位比州略高一些,因此,稍大的州,则升为府。
(1)府:分为京府和一般次府。长官为府尹(京府)或权知府事(即知府)。京府有开封、河南、应天、大名。南宋升杭州为临安府。府尹和知府的品位很高,特别是府尹,必须由历任待制、学士一类带职的官员冲任。掌一府的民政、司法、捕治盗贼等事,并为朝参官,与京朝官同议国政。府尹下有判官、推官、掌户口、刑狱、赋税等机构,还有司录、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等各曹参军,分管各曹事务。
(2)州:等于秦汉时的郡,隋唐以后改称为州。宋代州的长官是知州。宋初一般在二品以上,由皇帝直接任命。同时设“通判州军事”(即通判),与知州相互牵制、监督。通判的官位在知州之下,但
水浒官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