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例打磨小结(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例打磨小结(下)“阅读教学目标制订”课例打磨活动小结(下) 三、关于课例打磨活动的开展课例打磨活动是校本教研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校本教研中,我们常常困惑于效率的低下。回顾打磨历程,我们经历过挫折,也走了不少弯路。在专家的深度指导和群组老师的广泛参与下,我们的课终于打磨成一节成功的课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本次课例打磨,之所以有许多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以前的打磨活动大多是指向某一节课,涉及问题琐碎,收效不大。本次打磨活动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目标制订”,指向老师们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即对目标重视不够、定位不准、表述不清、落实不力、评价不足等。由于主题突出,研讨的问题明确,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次课例打磨活动,总共进行了四次备课三次打磨三次上课,先后有20余位群组老师参加,4位专家全程跟进指导,进行了多次现场研讨和在线研讨,殷老师的4次教学设计,共有30篇修改,100多条评论。。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成长大约要经过入职期、适应期、成熟期、高原期、突破期。殷老师从教17年,已经成长为枣庄市特级教师,介于高原期和突破期之间。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是殷老师独立完成的,凝聚了不少心血,可是,在群组老师互助研讨后,她马上根据大家的意见调整教学设计。推翻一次还比较容易做到,但多次推翻和否定自我,是相当难的。大家看网上的4次备课,几乎每一次备课都有很大的修改。第4次备课中几乎找不到第1次备课的影子。正是在这个磨砺的过程中,殷老师不断反思,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课一次比一次成熟,我们也一起分享着她的成长。。以往的校本教研,参加研讨的大多是同年级组同学科的老师,由于大家彼此熟悉,教学理念接近,在教研中,大家的参与热情、参与效果总是不理想。这次研讨活动,群组老师来自于枣庄6个区(市),10所学校,从人员组成上看,有中年教师,也有青年教师;有一线教师,也有教研员。大家热情参与,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才产生了不少灵感的火花。因此,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教研人员、外校教师、不同年级教师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在学科领域,我们得到了沈大安、吴忠豪、张志刚等三位专家和枣庄市教研室冯佳琳老师的指导;在教学领域,我们得到了省远程研修项目办主任蒋敦杰老师的指导。第一次备课时,殷老师制订的目标要求高、教学内容多。沈大安老师要求我们细心研究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基础、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反复推敲教学目标的高、低、难、易。沈老师强调,教学要从掌声切入,体会课文中小英同学的情感。但是,我们对“从小英的表现切入,体会小英的变化”这种教法,有了很强的认同感,很长时间才转变过来。第三次备课后,群组老师对教学设计都比较满意,但是专家们却有更高的要求。沈大安、吴忠豪、张志刚三位专家在潍坊集中指导,对教学设计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精简目标,简化过程,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讲解和提问,把时间还给学生。在研修视频录制的过程中,蒋敦杰老师专门约见我们,对教学目标中的一项内容“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了质疑。他指出,课时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课时目标的表述必须具体明确。怎么做才是“初步把握”?根据学生基础和教学实际,我们把目标调整为“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这样就具体明确了。但

课例打磨小结(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enwofei86
  • 文件大小459 KB
  • 时间2018-1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