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逐步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新媒体网络的“爆炸式”发展,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短短36字诤言,为网络发展“点明”了方向。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党政部门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报告精神,如何及时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网络舆情,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应对网络舆情的“五字诀”,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是“疏”字诀,网络舆情宜疏不宜赌。当前,网络媒体开放性、交互性、爆炸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面对纷繁的网络舆情,特别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面前,如果采取“屏蔽”、“删帖”等强制手段,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容易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激化,给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疏”上做,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舆情、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及时发布消息和撰写发表网评,同网民坦诚沟通,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二是“明”字诀,网络舆情宜明不宜暗。当前,干部腐败、名车豪宅、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是网络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选人用人、干部作风方面,社会关注度高,很容易成为“热炒”的对象,集聚形成网络舆情。“民意”不受重视,很可能演变为“民怨”和“民愤”,导致负面网络舆情的集中涌现。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各项重大工作尤其是干部选拔任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项,就要在第一时间发布。要发挥好地方媒体,如县级网站、部门网站的作用,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开展网上访谈等,加大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力度,听取网民的心声,把网络舆情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快”字诀,网络舆情宜急不宜缓。传播迅速是网络舆情的一大特点,
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处置有“黄金24小时”的说法,如果不在24小时内对网络舆情进行积极回应,就可能会导致小事拖大,舆情成为热点。面对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我们不能久拖不决、消极对待,而要及时跟进,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调查事件真相,第一时间把真相公布于众,抢占舆论先机。如事件复杂,不要等到有完整结果后再进行公布,而要根据进展情况分段公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发出正面声音、消弭负面传言,引导网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是“真”字决,网络舆情宜实不宜虚。目前,网络与手机等无线终端已经互联,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者越来越多,往往容易一石激起千层浪,谣言、猜测纵行,真假难辨。对各类网络舆情,我们不能蜻蜓
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