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功效;常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腹冷痛等症。目前关于附子的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清楚,为进一步的探讨附子的药效物质基础,本学位论文对附子 Aconitum carmichaelii ——水煎液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MCI 柱色谱、Sephadex LH-20 柱色谱、制备薄层、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了 29 个化合物(1*-29) ,发现新化合物 6 个(1*-6*) ,新天然产物 1 个(7#)。首次从乌头属中发现了吡嗪类生物碱(4*和 5*) ,首次从附子中发现吡咯类生物碱(6*和 21)。
在心肌细胞保护和抗炎的药理模型上对分离鉴定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 2*、3*、4*、5*、8 和 9 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化合物 6* 和 22 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 22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 值为 50 μg/mL。
益母草注射液为临床上常用的缩宫止血药,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并不十分明确。本论文采用 D101 型大孔吸附树脂、732 型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多种色谱方法对益母草注射液稠浸膏的相应活性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益母草注射液中分离并鉴定了 14 个化合物,发现新天然产物 1 个(30#),化合物编号、名称与结构如表 1 和图 1、图 2 所示。首次从益母草注射液中分离得到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成分(30#-33), 化合物 30-33、35-36、38-43 为首次从益母草属中分离得到。
在相应的药理模型上对分离鉴定的部分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 35 和 36 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化合物 33、34 和 35 对正常大鼠离体子宫活动呈抑制作用,可抑制其收缩频率和收缩张力以降低活动力。
此外,通过文献调研,本学位论文对乌头属中非二萜生物碱成分的结构和植物来源进行了总结、归纳。为进一步研究乌头属中的化学成分提供一定的参考。
I
表 1 分离鉴定的化合物编号与名称一览表
编号
名称
来源
编号
名称
来源
1*
16α,17-二羟基雷乌宁碱(附子素)
附子
23
顺-对香豆酸-4-O-b-D-葡
萄糖苷
附子
N-(2'-β-D- 吡喃葡萄糖基-5'- 羟基
2*
水杨基)-4-羟基-3-甲氧基邻氨基
附子
24
顺-阿魏酸-4-β-葡萄糖苷
附子
苯甲酸甲酯
N-(2'-β-D- 吡喃葡萄糖基-5'- 羟基
3*
水杨基)-4-羟基邻氨基苯甲酸甲
附子
25
反-阿魏酸-4-β-葡萄糖苷
附子
酯
4*
(S)-3-(5,6- 二甲基吡嗪基)-1,2- 丙
二醇
附子
26
异麦芽酚-葡萄糖苷
附子
5*
(2S,3E)-4-(5,6- 二甲基吡嗪基)-3-
丁烯-1,2-二醇
附子
27
2,4,6-三苯基-1-己烯
附子
6*
N-(L-脯氨酰基)-5-羟甲基-1H-吡
咯-2-甲醛
附子
28
正二十九烷
附子
7#
Delstaphisine 8,14-deacetate
附子
29
正十八烷酸
附子
8
尼奥灵
附子
30#
N-异丁基缬氨酸
注射液
9
附子灵
附子
31
缬氨酸
注射液
10
异塔拉定
附子
32
丙氨酸
注射液
11
川附子碱 A
附子
33
L-焦谷氨酸甲酯
注射液
12
塔拉萨敏
附子
34
水苏碱
注射液
13
Subcusine
附子
35
胆碱
注射液
14
易混翠雀花碱
附子
36
葫芦巴碱
注射液
15
14-乙酰化多根乌头碱
附子
37
尿嘧啶
注射液
16
烟酰胺
附子
38
5-甲基尿嘧啶
注射液
17
尿嘧啶
附子
39
3-羟基吡啶
注射液
18
次黄嘌呤
附子
40
5-羟基-2-羟甲基吡啶
注射液
19
腺苷
附子
41
2-甲基-3-羟基吡啶
注射液
20
尿苷
附子
42
2-呋喃甲酸
注射液
21
5-羟甲基-吡咯-2-甲醛
附子
43
5-羟甲基-2-呋喃甲酸
注射液
22
马齿苋酰胺 E
附子
注:*新化合物;#新天然产物
II
HO OH
OH H OH
O
OMe
O
N
OMe OH
OH N
N OH
HO NH HO NH 4*
OMe OH OH OH
HO O
附子化学成分研究及益母草注射液化学成分研究-药物化学专业毕业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