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资产重组欺诈--我国证券欺诈研究.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资产重组欺诈--我国证券欺诈研究中国股市最大的泡沫对于我国的“三低一高”现象尤其是高市盈率问题,人士给予了种种“合理”的解释:如存款利率为2%,这意味着中国市盈率应该是50倍;有的人认为在计算中国股市市盈率时,应剔除亏损、微利的股票,而且要把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一起考虑,并因此得出五粮液、中集集团等绩优股的市盈率低于10倍;也有人认为新兴股市市盈率偏高是很正常的,且我国成长性较好,可以允许有较高的市盈率,尤其在中国壳资源是一种稀缺的资源,供求定律决定了股价的高企。对于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笔者实在不敢苟同。一般者投资股票,要求的最低回报率由两部组成:无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率。在实务中,我们通常用五年期的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大概是3%以上,上市公司风险报酬率可以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求得,一般至少是3%,也就是说,中国股市要求的最低回报率至少应该是6%,也就是说平均市盈率不能超过16倍,这与西方成熟股市的15-20倍市盈率差不多。但仅以利率的倒数来推算市盈率水平,显然也缺乏合理性。日本一度曾推行零利率政策,如照此法推算,那么其股市的市盈率应趋向无穷大。看来,用银行存款利率来推算市盈率的人并没有考虑到股市的风险性,即风险报酬率。最近还有人认为我国股市的市盈率并不高,原因是上市的股票中有2/3的股票不能流通,如果全部流通,则市盈率会降低。他们计算市盈率的依据为:市盈率=流通股的市盈率/3,并得出我国市盈率在15-20倍的理论。这种观点同样是荒谬的,我国并不缺乏全流通股的股票,但市盈率也不见得很低,而且从理论上讲,部分流通的股票因为流通股股东没有控股权,价值更低,而事实上我国控股股权每股的转让价格往往只是流通股市值的1/5-1/10. 随着上市公司造假案一桩接一桩的曝光,我国的上市公司首次面临到如此巨大的信用危机,IPO(首资公开发行)时靠包装,再时靠作假和大股东的友情赠送,表面上看中国上市公司亏损面较小,但如果把非公允的收益及作假的收益部分弃掉,则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是亏损的。按周小川的说法,有1/3的上市公司已经空了。这就是泡沫的最大来源。实际上,重组题材已经成为我国股市中最重要的炒作题材,庄家更是借机把重组股炒上了天,如亿安科技、中科创业等。据国信研究策划中心吴锋的,从1997-2000年深沪两市个股和板块的整体走势来看,重组股板块不仅远远地跑赢了大盘,而且也跑赢了许多板块。根据笔者的统计,在1997年1月2日以前上市的514只个股中,从1997年1月2日到2000年12月29日的4年间,涨幅超过200%以上的个股达到182只,其中125只为重组股,占%,占514只个股的%。其中涨幅超过400%的个股达到63只,重组股为42只,占63只涨幅超过400%个股的%。我国证券欺诈的集中营让我们来看郑百文的重组,尽管三联集团反复表白自己“在此次重组问题上不存在任何投机行为”,且三联集团总裁张继升也曾在一次采访时表示:“中国股市有大量的庄家,而且是暗庄,但三联将是一个‘明庄’,一个透明度极高的‘明庄’。”然而事实说明,三联集团不仅是明庄,而且也是暗庄。2000年6月至7月间,三联集团共从二级市场买进郑百文股票万股,其中以个人股东账户名义买入的郑百文股票为87万股,盈利万元。此外,它还通过对郑百文的投机重组,获得了巨大的无形收益。一夜间,三联集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的“

资产重组欺诈--我国证券欺诈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