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由来和影响
2、了解最高统治者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及其影响
3、了解秦汉至明清历代王朝严格控制工商业的制度及影响
4、了解古代统治者禁奢侈的目的、实质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得失
2、探究秦王朝的关东政策及其后果
3、探究秦律《均工律》和汉代盐铁官营政策的主要内
4、探究专制王朝奢侈之风无法抑制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重农抑商政策从长远看是违背经济展规律
2、认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基本规律
3、认识严格管理工商业制度的利弊
4、体会禁奢侈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区域经济管理方式
教学难点
1、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2、理解区域经济管理的方式的差异和统治集团的阶级属性的深层次关系
一、重农抑商
1、重农抑商的目的
(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后来,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抑商”,或者说“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都是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政治文化方面的考虑。
2、《吕氏春秋》的重农思想
《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抑商原则,特别强调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安定人心。《吕氏春秋》中强调治国应当以农业为重,认为古代的圣王之所以能够领导民众,首先在于对农耕经济的特殊重视。民众务农不仅可以收获地利,而且有益于端正民心民志。民众致力于农耕,则朴实而易于驱使,谨慎而遵从国法,积累私产而不愿意流徙。如此,则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这种思想,对于后来历代统治者有很大的影响。
3、汉代重农抑商政策及结果
(1)汉代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社会地位虽然较低,但是经济实力却越来越强,大商贾以财国同朝廷抗衡。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使农耕者弃农经商。商人侵夺农人的财产和土地,也迫使他们弃其本业,流亡他乡,成为所谓的“末技游食之民”。
(2)“百姓多离农亩”的状况,使执政者深感不安。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4、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历代封建王朝大多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1、区域经济政策倾斜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是不同的。最高执政集团施行的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有时会出现畸重的偏差,使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受到影响。
2、秦王朝的关东政策及影响
秦王朝实现统一之后,对关中秦国本土和新征服的六国故地实行了不同政策。大规模强制性的移民运动使关东地区的经济结构遭受破坏,而穿凿骊山、造阿房宫、北筑长城、南戍五岭,承受繁重徭役、兵役负担的也主要是关东人。从历史文献的记载看,秦始皇时代反秦力量主要活动于关东。应当看到,秦王朝关东政策的失败,是秦朝短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3、汉代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
(1)西汉时,关中地方享有特殊的地位,当时许多人甚至以身为关外民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花世界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