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屯垃圾填埋场
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整
改
方
案
2015年4月21日
一、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
浓缩液回流
高安屯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处理水量550m3/d,分两期建设,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采用“生化+膜过滤”处理工艺,调节池出水经反硝化和硝化两步生化处理后,再经超滤、纳滤及反渗透三步膜法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三级限制。工艺流程图如下:
原水
调节池
硝化池
反硝化池
污泥池
至填埋场回灌
浓缩液回流
出水
RO装置
NF装置
TMBR装置
清洗装置
清洗装置
清洗装置
原水指标及出水指标要求
表1. 原水指标及出水指标要求
pH
CODCr
mg/L
氨氮
mg/L
总氮
mg/L
SS
mg/L
色度
倍
TDS
mg/L
氯离子
mg/L
原水指标
8-9
2100
850
880
3300
出水指标
-
<10
<
<10
<5
<10
1000
出水其他指标均满足《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307-2013表1中A排放限值要求。
现有工艺各阶段出水水质指标
分别取调节池出水、硝化池出水及超滤出水进行水质分析,结合场区监测数据。现工艺各阶段出水水质指标如表2.
表2. 现工艺各阶段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
项目
CODCr
mg/L
TOC
mg/L
氨氮
mg/L
总氮
mg/L
调节池出水
2100
832
861
840
硝化池出水
1950
815
775
超滤出水
1000
478
755
纳滤出水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⑴.调节池出水直接进生化系统,无预处理工艺
由于调节池出水色度、COD、氨氮均较高,在进生化系统之前,一般需对其进行预处理,消减部分COD、氨氮、色度,并去除部分重金属等。传统的预处理大多采用PAC+PAM混凝工艺去除COD,其对垃圾渗滤液调节池出水COD去除率为20%左右;采用吹脱或膜法脱氨等工艺去除氨氮,以降低生化段生物脱氨负荷。
⑵.硝化、反硝化系统运行效果差
由于垃圾渗滤液调节池出水的BOD与COD比值(B/C比值)较低,可生化性差,且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成分。其直接进入硝化、反硝化系统,拟制微生物对COD的去除,致使该系统对COD的去除效率较低,难以达到处理要求。
⑶.膜过滤系统
由于超滤进水COD、色度较高,且COD大多以胶体形式存在,致使膜过滤系统运行负荷
偏大。高浓度COD、高色度进水,必须采用高错流比的超滤方式,超滤膜进水流量为550m3/h,而滤出水流量仅为18m3/h。造成能耗过大,膜损耗严重,且经超滤、纳滤两级膜过滤后,出水COD仍无法达到预期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高安屯垃圾填埋场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特提出本整改方案。
二、设计依据与原则
设计依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307-201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138:2002)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JB50217-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JB50052-95)
《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我公司有关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成果和设计资料。
设计原则
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
高安屯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整改方案定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