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ppt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冯友兰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中国哲学简史》、《新原道》、《新理学》、《新世训》、《人生哲学》等。冯友兰除撰写了大量哲学与哲学史著作外,还有一些很有艺术性的散文,大多收在《三松堂文集》里面。冯友兰著作:关于冯友兰的作品的评论:当行本色的抒情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1987年,冯友兰在出版的《三松堂散文集》中的《自序》中说:“我的这个集子,是从文学的观点看我的作品,选其抒情或多少有抒情意味的,收在一起,以便观览。作为一个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我的作品大部分是说理之文,抒情之文不多,但不是绝对没有。”其中特别提及这两篇文章,认为后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碑文》)是“当行出色之作”。20世纪中国的第一篇大文章—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2000年12月12~18日,何炳棣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讲座”之邀,在该所举行三次学术演讲,在14日明清人口及相关问题上称“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篇大文章,是冯友兰先生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蔡仲德《冯友兰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三十年以后,冯友兰在谈起这篇文章时说:“以今观之,此文有见识,有感情,有气势,有辞藻,有章节,寓六朝俪句于唐宋之古文。余中年为古典文,以此自期,此则其选也。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有蕴其中,故文情相生,不能自已。今日重读,感慨系之矣。”《三松堂全集》卷十四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碑文拓片课文背景介绍纪念碑事情的缘起1946年上半年,三校忙于分家和准备北归的事,在有一次清华的校务会议上,梅贻琦说,我们在昆明呆了七八年,临走的时候总要留下一个纪念品吧。会上我就提议,留下一个有古典形式的纪念品。大家都说好,就推我筹备这件事情。我就筹备立一个完全合乎传统形式的纪念碑。严格地说,这座纪念碑并不是联大常委会正式决议建立的,而是作为在联大中的人为了纪念联大而建立的。碑文是我作的,碑文最后的铭词大部分用校歌的词句,可谓一稿二用。纪念碑按照传统的款式,署名“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中国文学系教授闻一多篆额,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书丹”。碑的背面刻着从军的联大学生名单。联大决定于1946年五四纪念日结束,纪念碑也于是日捐幕。那一天上午,先开联大的会,全体师生集合,由我朗诵纪念碑碑文,然后到新校舍后面小土山上为纪念碑揭幕。经历抗战八年的联大就此结束。西南联大民主、自由、爱国的精神下午三校各自开会,算是分家,闻一多在清华的会上发言,有一段说:“大家都说清华有优良的传统,这不对,清华没有优良传统,有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传统。我受了这种传统的毒害,现在才刚有点觉醒。我向青年学习,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我现在想说蒋介石是个混帐王八蛋,我就说蒋介石是个混帐王八蛋,他就是个混帐王八蛋”只隔了两个多月,闻一多就遇难了,他以他的一死把联大的“民主堡垒”的地位推到当时的最高峰,把当时的民主运动推到最高潮。就在这个最高潮中,联大结束了它的八年的历程。选自《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1.52 MB
  • 时间2018-11-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