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环境中陶瓷雕塑的艺术表现
摘要:公共环境中陶瓷雕塑艺术是三维空间造型艺术,形态和色彩都是其最基本的表现因素。在复杂的公共环境空间里,雕塑色彩的运用主要强调雕塑与环境的共融。它能够反映环境的性格特征,同时其自身有着可识别性能够起到环境标识的作用。在雕塑创作中合理的运用好色彩,必然会丰富雕塑的语言与内涵并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感受。
关键词:陶瓷雕塑;材料;公共环境
1 色彩的表现
陶瓷材料在色彩的表现上与其他材料不同,一般的材料是通过颜料(丙烯、油漆、烤漆)来改变自身颜色,这样一来,在颜料的包裹下材料自身特点被淹没,材料语言得不到体现。而陶瓷材料不同,它是通过釉料或色粉在高温烧造后来体现颜色的。它是不会被釉料或色粉所影响自身特点的。恰恰相反这正是陶瓷材料的独特之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如今釉料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大大拓宽了色彩的丰富性。每种颜色还可以分为亚光、无光、有光三种。这可以使创作者发挥无限的艺术想象,可以给欣赏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融入在环境中的陶艺还可以借助光的技术和效果体现色彩,光与色浑然一体的弥漫在空间环境中,使得作品更加淋漓尽致的发挥空间,体现时代的气息。朱乐耕先生创作的《生命之光》就是通过光源在不同的角度精心定位,在作品上产生不同的阴影效果,打上不同的有色光,使作品充分的融入环境,营造出独特的环境空间氛围。日本的会田雄亮设计的《纪念碑广场》巧妙地运用光效,给环境增添了一分神奇的梦幻效果。这是小濑市富有盛名的大型陶艺作品。陶瓷的釉面可以根据需要达到光滑致密的程度。目前在国内已经成功的研制了一些新的反光陶瓷,这是具有高折射率的陶瓷复合体新型材料。它可以代替传统的玻璃、反光漆、金属等材料。运用于特殊的环境中。日本的清水六兵卫研制的闪光釉,在用于环境陶艺的作品中可以反射周围的环境颜色,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光线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还产生了一些特殊陶瓷材料,如发光陶瓷、透光陶瓷等等。这些陶瓷在颜色方面和性能方面上的变化,都将为户外陶瓷雕塑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此外户外雕塑中色彩的恒久程度尤为重要,陶瓷的釉料永久不会变色或褪色的特性,使得陶瓷艺术品在户外环境中能历久弥新,永久的保持光鲜亮丽的色彩。在这一方面恐怕没有任何一种材料能与之相比,在洪武年间建造的九龙壁,如果没有陶瓷这种材料,那么它鲜艳的颜色是无法保留到今天的,试想一下用其他材质去制作,无论是金属、木材、石料都会在经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下腐蚀、风化,那么我们今天也许无法看到这件气势磅礴,光彩艳丽的九龙壁了。
2 材质肌理的表现
肌理是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在关注雕塑形态塑造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雕塑表面肌理的特征,它在雕塑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他表现手法难以达到的美学特质。
肌理一般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它分为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两类,前者是未经过处理材料本身存在的纹理如木纹、布纹、皮毛等。后者是经过人为处理过的纹理如塑痕、刻划、挤压、打磨、彩绘、笔触等。
肌理在雕塑创作和展示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构成艺术品的外部特征,是艺术家观念、情感的有机成分。所以肌理一般是艺术家选择材料的重要的参考。肌理效果与肌理美是陶瓷材料最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是陶瓷雕塑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手法。肌理语言的发掘是各类艺术形式所注重研
公共环境中陶瓷雕塑的艺术表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