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诗歌选读《扬州慢》教案.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诗歌选读《扬州慢》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
教学重难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设想
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词作。
2、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
(一)研习序言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3、提问: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明确:怆然和感慨。
提问:诗人因何而悲而感呢?在序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之情。
(二)研习内容
1、提问: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诗人路过扬州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明确:荞麦、江水、城池、月、红药、二十四桥
2、提问:词人听到了什么?
明确:号角声
3、学生再自由朗读词作,品味语言。
(1)提问:如何理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就是每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只会越深越浓。
追问:这种情景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是由胡马造成的,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权者的控诉。
(2)提问:“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明确:“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
“清”修饰“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
“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

古代诗歌选读《扬州慢》教案.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lpou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