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漫谈
【摘要】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牛津版教材注重听说训练,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原则,要求学生在语境中去学习,尤其是进入高年级之后,大量的情景对话和较长文章的出现,让一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逐渐下降,因此,如何正确有效的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和抓住学生兴趣,科学合理的设计好语篇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到情境中去理解语义和文义,使情景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紧密结合,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篇教学; 情境; 关键词; 情感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项繁忙的工作。为了上好一节课,许多教师致力于设计花样繁多的教学步骤,日新月异的游戏形式,精致美观的教具和课件,在课堂上更是希望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够在课件的引导下“一环扣一环”,能够“出彩”,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是,在教学中过多的重视“趣味性”,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的。而且,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应该来源于学习本身,应该带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获得,才会更加长久。有时,复杂的教学设计只是“看上去很美”。在实际的教学中,简单的、师生均熟悉并习惯的教学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寓语言学习于语言操练中,寓语言操练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中学习、积累、运用英语,培养语感,从而提高课堂的容量和实效。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一些初步探索。
1、什么是语篇?
语篇是外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语篇是一个语言使用单位,是一个语义单位。它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可以以口头形式出现,也可以以书面形式出现。语篇是指由一系列连续性句子构成的、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语言整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一篇小短文或一首小歌谣。这些语篇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的语境,富有趣味性,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而且通常是围绕某个语言点而编写的。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课文、故事、对话、短文、歌曲、歌谣等语言学习材料都可以称为语篇。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材料都可以称为语篇,一则语篇的构成应具有衔接、连贯、目的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篇际性7个条件的。
2、什么是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在语言教学领域里存在着两种理解、学习直至掌握所学语言的途径:一是“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归纳为整体——部分——整体,即从篇章到句子,再到词汇、语法点等语言知识点,最后落实到对所学语篇的整体理解。二是“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可以归纳为部分——整体
——部分,即从单词、语法,到句子,再到篇章,最后落实到对语言知识点掌握。而实质上,这两种模式并不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成为高年级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传统的语篇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先教学B,C部分,先让学生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单词及句型,然后再来进行A部分的课文教学。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学的话,我们或许认为学生对单词、句型的掌握比较到位,对语法的掌握也比较扎实。然而我们是否考虑到这样教学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们对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漫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