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数学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联想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思维广阔性的必备思维,只有将书本知识进行拓展,联想到实际,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然而,对我们的数学进行一个简单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由最初的好奇,乐学逐渐转化为消极的听课,这是一个可悲的结局。学生在数学上的联想,并不奇怪,因为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生活的影子,对数学并不陌生,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然而,结局并不乐观,那与数学本身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与生活的习惯,教育的方式相关。我们习惯于带着问题来,解决问题后走,如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有关习题的解决,老师会认为,已经解决了课程内容,实际上,这种“去问题”的教育方式,只能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深入思考,应用实际,或者举一反三,他们的思维,逐渐趋向于书本知识,越来越狭窄。作为教师,如果不只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而是以问题为纽带,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拓展习题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习题的理解,容易使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对解决数学提供帮助。例如在教学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时候,我们可以事先提出阅读材料
“蚂蚁和大象一样中吗?”首先由学生凭生活经验回答,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为什么我们书本中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不是太荒唐了吗?毛病究竟出在哪?”由学生带着问题学方根的含义,并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掌握了什么?又有哪些不同?你还有什么希望知道的?这个童话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那里确实是蚂蚁获胜,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学生不会觉得下课就离开了数学。有些内容看上去似乎和数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在性,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各方面的联想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信息所需解决的问题,具有辨析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保护学生的质疑,并提倡多角度联想
在西方绝大多数人迷信上帝的时候,尼采却提出上帝已经死了。他是不迷信权威的典型,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他,但为什么在数学教育中,我们又在不知不觉中迷信权威,尤其是老教师,他们长期的教育,使知识点明了化,此时,学生如果提出与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问题,教师往往会否定他的发现。对于新教师,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课堂教学的变通,也容易否定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上黄金分割点的时候,讲到人的黄金分割点最好落在肚脐眼上,这时候的人看上去会感觉特别的舒服,此时,有个学生提出:左老师,你的黄金分割点是落在肚脐眼上吗?当时,我觉得这个学生不太懂礼貌,怎么可以这么问我,于是,我就没有搭理他。事后,我仔细的回想这个过程,其实,这个学生的问题很具有创造性,他能将书本知识立刻联想到实际,如果,我当时能够顺着学生的思维,立刻提问:如何才能知道我的黄金分割点是否落在肚脐眼上?如果不在,那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这个缺憾?与实际立刻相连,而且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很多学生可能也有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isuamd347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