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辉煌一念中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总是喜欢用随笔、日记的方式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每每看到孩子们那单纯而真挚的言语、情感,看到他们那对世界的求知探索以及出人意料的思考,总使我感到惊喜连连。当然亦有那潦草应付式的随笔让我生气、哀叹与无奈。但有一篇很简短的随笔,却让我心生震撼、苦涩、羞愧、尴尬乃至百感丛生。这是一位看似木讷的孩子在文中问了我一句话:“老师,你寂寞吗?”这轻轻的一问,犹如当头一棒,顿时让我手足失措。从教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占了我生命时间的一半,但我深知自己的心灵世界与孩子世界的疏离,这种疏离,自然而然地荒芜了自己的心灵,总是带着越来越成熟、世俗的眼光,站在越来越高的云端,对孩子们进行空洞乏味的说教,那笑容犹如施舍。即使有随笔、日记这种方式的沟通交流,亦总是摆脱不了喋喋不休式、颐指气使般的说教、要求与苟责。
其痛难以言表,其伤难以疏解,有位哲人说:“我无所畏惧,独惧头顶之星空。”我仰望星空,仿佛看到的是一颗颗闪耀的童心,在纯净有力的勃动中散发着无限的光辉。我该如何坦然地面对我心中的星空?我陷入深深的反思中。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总是挥舞着学生一日常规乃至奖惩的大棒,严厉地要求着孩子,约束着他们的言行举止乃至思维活动。面对孩子那迷茫、恐惧抑或逆反的目光,我总是在安慰自己:“孩子还小,严格要求一点,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他们长大了就会理解我这个老师的一番苦心的。
”
而现实真是这样吗?这是一个好大的误区啊!
孩子正在上小学,是很小,但正因为小,才是可塑性最大,模仿性最强的时候,我们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我却在用远远超越孩子年龄、心智的成人标准来要求孩子,用高压去塑造孩子。结果是塑造出了外表稳重、乖巧、上进的标准儿童,却扭曲了他们的心灵,扼杀了他们作为儿童应有的天真和笑声。
孩子在成长,他们需要亲情去抚慰,害怕孤独的降临,需要真诚的理解;害怕暴力的摧残,需要幸福地活着;害怕沉重的压抑,需要耐心的引导;害怕迷茫的无助……
我们应该有一颗爱心,它不是埋在胸膛里,让孩子长大后理解,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纯真的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时时刻刻感觉到。这就需要我这个班主任降下云端,摆正位置
无限辉煌一念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