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术电影与武术文化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电影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播着中国的武术文化。本文通过对武术电影和武术文化的了解、分析,探讨了武术电影与武术文化共同的精髓,以期更好的传播中国武术文化。
关键词:武术电影;武术文化;影响;精髓
武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技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集娱乐休闲、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等功能于一体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上世纪二十年代,电影《车中盗》第一次将武术这种技术搬上了电影的荧幕,从此拉开了武术电影的大幕。随后,享誉世界的《李小龙》、《黄飞鸿》等武术电影相继走红。时至今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以及几代电影人的不懈努力,武术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并逐渐在世界上掀起一阵阵关注中国武术的狂风。很多外国人习惯上称中国的“武术”为“功夫”,外国就有口口相传的“中国功夫”的说法。
武术电影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一方面,它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熟悉并喜欢上了武术,继而迷恋和学习武术;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外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中国武术又称“国术”或者“武艺”,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等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徒手的或者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套路和单势练习。[1]
中国武术源于中国,但是属于世界。武术的影响不仅存在于中国,对于世界也有很重要的存在价值。在世界的范围内,人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很多人都知道李小龙、成龙等优秀的武术电影人。
一、武术电影的精神影响
《天龙八部》、《黄飞鸿》、《少林寺》等武术电影里那些习武之人的铁骨铮铮总会让人萌发一种发自内心的钦佩之情,他们的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完美展现他们的精气神。影片中那些习武之人的精气神就是一种对于武术文化、武术精神的有力的宣传。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电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远大于电影本身,中国功夫就是其中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小龙一身漂亮的拳脚让世界为中国功夫发出了第一声惊叫,而到了八十年代,一个名叫成龙的男子改变了传统中国功夫电影硬朗的表现形式,让世界为中国功夫发出了再一次的尖叫。可以说,李小龙、李连杰和成龙等为代表的中国功夫巨星把中国武术电影乃至中国武术精神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可以锻炼人的身体,武术还可以是一种精神,激发人类的内心灵魂。武术是我国的瑰宝,以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格斗这种形式来展现人的身体美。随着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广为传播,武术借助这种媒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武术电影的核心是武术,电影中所要表达的也是武术精神。武术是武术电影标志性的符号,武术精神是武术电影的内涵。司马迁曾经这么说过:“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2]武术精神的精髓需要我们世人细细体味。
中国武术文化是一种朴素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武术电影在极为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技术中反应出较为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国武术文化,体现了质朴的中国文明。例如看成龙的武术电影,观众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英雄气节。所以,中国武术电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冥冥之中就
浅谈武术电影与武术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