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助我度饥荒
春天,原野里露出星星点点的绿色,一簇簇蒲公英在春风的召唤下,蓬蓬勃勃地生长。看到绿色,我感到格外亲切,因为,那些绿色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曾让我和我的家人健康地生存下来。
1960年初春,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嫩嫩的芽刚刚露出地面,人们就开始忙着剜野菜充饥。我8岁的女儿带着5岁的弟弟,整天拎着小篮子到处跑。为了吃,人们想尽了办法。
麦熟季节,村里号召支边。听说新疆能吃饱肚子,我和丈夫及两个孩子从湖北来到胜利九场(现一师五团)。
刚到新疆在团部休息的那两天,吃饭不定量,每顿还有细粮,大人、孩子都高兴得不得了。
第三天,我们一家被分到了基建二队(现在的四连),单位安排我们住进了用芦苇扎成的草棚子里,四周是茫茫戈壁,只有红柳、野麻。
一些支边来的人看到这样的环境,又悄悄地走了。我在心里打定主意,不管什么样的环境,只要能养活人,就不走了。
当时吃饭定量,一个月是15公斤面,绝大部分是包谷面。大人一天三顿饭在大食堂吃,孩子在托儿所吃。当时的劳动强度很大,开荒全凭扁担、抬笆、坎土曼等工具,每天劳动在10个小时以上。
为了节省时间,中午饭一般都在地里吃,一个拳头大的包谷馍和一勺菜,就是一顿饭。
有些年轻人图省事,连碗筷都不带,用衣服袖子把坎土曼擦干净当盘子,就地折两根红柳枝当筷子。饭菜没多少油水,一般饭吃完了,肚子里还没什么感觉。
整天饿着肚子干活,看到丈夫难过的样子,我悄悄把自己的那一个包谷馍递给丈夫吃,自己只吃些菜、喝些菜汤。
等到下班的哨子声响起,我迅速跑到早已看好的地方,快速地拔野菜,只要是能吃的,扫帚苗、灰灰菜、苦苦草,我都装进篮子里。
装满瓷瓷实实的一篮,然后拿到渠道里淘洗干净,回到住的地方,在门前挖个小坑当炉灶,烧些火,把野菜放进盆
野菜助我度饥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