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国学大师王力谈--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看到这多同学也包括我,为古汉语发愁,心中真是着急.
前不久看到国学大师王力的这篇文章,特发来看下.
这是王力的简介: 王力教授(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下面是他的文章<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王力讲
今天我来讲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这个问题分以下五方面来谈:一、历史观点的树立;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三、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四、语法的学习;五、学习的具体措施。
一、历史观点的树立
我们都知道语言是发展的,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但同时它也不可能变化得很大,因为它一方面有发展,一方面还有它的稳固性。因为有继承,所以几千年前的汉语和现代汉语有许多共同处,这是继承的一方面,但它也有发展的一方面,这就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学习汉语首先须树立历史观点,知道它有相同,有不同,有继承,有发展,这对我们学习汉语是有很大好处的。
现在就词汇方面来谈,词汇方面也是有继承有发展的。那末我们对语言的发展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如果是很大的不同,容易发现,也容易知道它不同。古代没有的东西,现在有的,语言的表现就不同。如现代的飞机、拖拉机以及各种科学和工具,都是古代所没有的,当然它就不同;还有些东西是古代有现在没有的,因为古代有许多风俗习惯和工具,都是现在所没有的,所以不可能在现代汉语中找出从前古老的词汇来,这种大不相同的地方,大家都容易注意到。但是,有些并不是大不相同,而是大同小异,古代的和现代的看起来好象是一样的,可是真正仔细考察起来,却并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来的,两者不可能有很大不同。刚才说的很大的不同,只是小部分不同,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的。因为从古代来是有继承的一面,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它也有发展的一面,所以我们学习古代汉语,特别要注意又同又不同、大同小异的地方。
现在举例来说:“睡”字不但现代有,古代也有,古书上的“睡”字似乎也好懂,也没有问题。可是仔细一看,却并不完全一样。“睡”字在汉代以前,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和躺在床上睡觉的意思不同。《战国策·秦车》中说: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不止。”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苏秦一面读书,一面想打瞌睡,于是他用锥子刺他的大腿,他就醒了。这个“睡”就是打瞌睡的意思。因为读书是坐着的,他并不想睡觉,而只是因为感到困乏想打瞌睡,所以用锥子刺他的大腿。如果说他读书时想睡觉,那岂不说他太不用功了。又如,《史记·商君列传》:“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这句话是说卫鞅和秦孝公谈话,秦孝公不爱听他的,所以说孝公时时打瞌睡。这个“睡”字如解作睡觉就不对了。因为他们尽管是君臣关系,秦孝公也决不会如此不礼貌,竟躺在床上睡起觉来了。所以,每一个词的意义都有它的时代性,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换了时代后,我们就不能以老的意义去看它了。例如唐朝杜甫的《彭衙行》中有一句话:“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餐。”是说小孩们随着大人逃难,到了一个地方后,孩子们困极了,倒在床上睡得很香。如以汉朝以前的意思来讲,说孩子们打瞌睡,那就不通了,因为要说小孩们打瞌睡,就不能睡得那么香。
池塘的“塘”字在唐朝以前的一般意思也和现代的很不一样。原来的“塘”字,是指在河旁边防水的堤而言,唐诗崔灏《长干行》中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之句,句中的横塘是地名,一定是在堤的旁边,她决不会住在池塘里。又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这里的“塘”就是堤的意思。说春草生在堤上是可以的,决不能说它生在池塘里。总之,“塘”字在唐朝时的意义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
又如,“恨”字在汉朝以前,一般的不讲作仇恨的意思,只当遗憾的意思讲。
推荐.docx怎么学习古汉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