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儿童的认知发展
【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测量婴儿感觉发展的研究方法。
2、了解婴儿期视觉的发展。
3、了解婴儿期听觉的发展
4、深刻理解婴儿期深度知觉的发展。
5、了解婴儿期跨通道知觉的发展。
6、深刻理解客体永久性的含义。
7、深刻理解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主要内容。
8、掌握皮亚杰对儿童认知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思维特点。
9、深刻理解思维守恒性的含义。
10、理解儿童记忆和元记忆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婴儿期的感知觉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
二、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发展
三、视觉及空间知觉的发展
四、跨通道知觉的发展
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常用方法
1、视觉偏爱法
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3、诱导电位法
4、高振幅吮吸
1、视觉偏爱法(preference method)
在婴儿研究中,最有效的行为度量是他们的注视行为。
通过给婴儿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物,观察他更喜欢哪一个,从而获取婴儿知觉发展的相关信息的方法。
2、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habituation):个体对反复出现的刺激慢慢熟悉,兴趣下降从而反应减少的现象。
去习惯化(dishabituation):刺激发生变化,兴趣恢复引起反应增加的现象。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程序:首先要反复呈现某一刺激物,直到婴儿不再注意它或者不再作出任何反应(即已产生习惯化)。然后,呈现另一个刺激物。
如果婴儿能够区分前后刺激,会密切关注新刺激,同时呼吸心跳频率会发生变化(即已产生去习惯化)。
如果婴儿没有反应,说明刺激物之间的差异过于细微,婴儿觉察不到。
婴儿能够对各种刺激物——图像、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摸表现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在此意义上,此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的有效方法。
3、诱导电位法 (evoked potential)
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通过记录他们脑电波的变化推论其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做法: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头部插上数个微电极。如果婴儿觉察到我们给的特定刺激,其脑电波的形状将会出现变化,表现出诱发电位。如果没有觉察到刺激,脑电活动就不会出现变化。
由于两种不同的刺激会诱发不同的脑电活动方式,因此,采用诱导电位法我们甚至可以知道婴儿能否分辨不同种类的图像或声音刺激。
4、高振幅吮吸(high-amplitude sucking method)
让婴儿吮吸一个里面镶有电路的特殊奶嘴儿,观察他们对被感知环境的反应。
做法:在实验开始之前,先记录婴儿吮吸频率的基本值。以基本值为标准,每当婴儿吮吸频率加快,吮吸强度增加时,就会触动奶嘴里的电路,与电路相连的能够提高感觉刺激的幻灯或者录音机就会启动。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