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手法分析三违、辩证的观点完善自己
记得去年在5101N工作面盯班遇见了王书记,他当时问我一个问题是杜绝三违我们井下能不能生产,当时我没有能够果断给出答案,后来王书记笑了笑也没有太深究这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我却一直思考了好几天,甚至是现在的某些时候仍然能够想起这个问题,可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一直改变着。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井下三违的情况吧,众所周知,“三违”是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在我国“三违”现象已成为严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影响企业形象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顽症”。“三违”整治,也就成为了煤矿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一项重点工作。三违的危害如此之大,职工还为什么要三违呢?从三违人员的心里来分析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侥幸型心理。有的人在几次违章未发生事故后,慢慢地就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2、习惯性心理。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习惯性心理是人们在习以为常的境中逐渐形成的心理状态。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部分人员一旦掌握了某一客观规律,或者是用某种方法和定律操作取得了成功,这部分人就把它视为财富,也就逐渐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凡类似情况出现,他们就千遍一律,机械操作,而不去考虑自然条件、环境因素等,以致酿成事故,无法自拔。
3、从众型心理。别人做了没事,我福大命大造化大,肯定更没事。尤其是一个安全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向瘟疫一样,严重威胁着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平时不注重对煤矿安全规程的学习,安全知识的积累,缺乏工作经验,在遇到类似操作工序或独立作业时,不去考虑和分析现场情景,没有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头脑简单,而是“随波逐流”,效仿操作,盲从执行,最终反受其害。
4、麻痹型心理。一些职工安全意识薄弱,缺乏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生产过程中疏忽大意,放松了安全警惕,干活“马虎、凑乎、不在乎”。还有一些职工对违章行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认为以前这样干过也未出过事,心里就满不在乎,上岗后草率从事,图省事,怕麻烦,投机取巧。
5、逞强型心理。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还有的人管理能力缺乏,文化水平不高,技术经验稀少,凭借自己是(管理人员)班组长,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急于多拿“荣誉”,以便于完成留转硬件指标,在安全与生产相抵触的情况下,只要产量,不要安全,只求短期效应,违章指挥,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来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性,用鲜血和生命来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以上是我个人认为煤矿职工发生三违时的几个主要心里因素,前些时候王书记带领我们又学习了一遍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就时常想起三违这个问题,以马哲的原理一步步思考三违与生产的相互关系来,三违与生产这个看似对立的命题实际上正对应了马哲里边矛盾的斗争性、统一性原理。而我对这个命题观念的改变又运用了辩证否定的理论来完善我的思维,完善我的工作方法。
辩证否定理论在我看来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通过对自我认识的否定进而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