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磕长头?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为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
藏传佛教认为,表达对佛陀、佛法的净信和崇敬,身(行动)、语(语言)、意(意念)三种方式不可或缺。磕长头是体现"身敬"(通过具体行动表达虔诚之心)的一种途径。实际上,那些极这虔诚的朝圣者,在五体投地(身敬)的同时,口中在不断诵佛(语敬)、心中则一直念着佛(意敬),三者得到有机结合。
磕长头有长途、短途、就地之别-不惮千百里之遥,不辞数月甚至经年之艰辛,匍匐于泥沙冰雪之上,风餐露宿,朝行夕止,执著地向拉萨推进,如公路沿线所见者,属于长途;围绕寺庙、神山、圣湖、圣迹,短则几个时辰、长至十天半月,如在各处环形转经道所见者,属于短途。无论长途短途,皆为“等身长头”:每伏身一次,便顺手作一记号,起身后前行至记号处,如此周而复始;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所止之处启程,日复一日,锲而不舍,执著向前。另有一种支持每日就地磕长头的方式,或在自家佛龛之前,或在附近寺庙大殿门前,恒心不渝,常年不辍,久而久之,磐石、地板被磨得光可鉴人,甚至形成沟槽(大昭寺前即有明证)。笃信之诚,坚石可穿,令人感叹。
如何磕长头?
礼拜作观五体投地磕长头法
顶礼者,能使三业清净,对治我慢意。必须三门全磕,五体投地,一礼一赞,如法作观,功德始大。
经云:初合掌印于额部,想佛身功德,当得金刚身果;次合掌印于喉间,想佛口功德,当得六十支佛音果;再合掌中印于心间,想佛意功德,当得意金刚果。
一、五体投地顶礼式。身之四肢两掌两膝及额间部完全触地。是谓五体投地顶礼。
《菩提道次第修习加行六法妙道入门经》注及《兜率天赞叹经》、《三修道根本常演中道修法妙语明灯经》注云:顶礼时头额不触地,当来堕落悬头地狱;若生人中,则受驼背残疾之苦。又五体投地后,同时全身应即起立,起时两手不可向背后伸展。《赞叹经》注引据丹巴戒索大师云:头伏地久停不起,将来生畜生道中,得鳄鱼身;如生人中,身不美观,愚而无智;起时两手若向背后伸展,则生边地,不闻佛名。(五体投地后,两手掌落地同时身体应即起立,两手不向上翻,以经中及藏地礼仪,均无翻手之说。每见汉地磕头,皆翻其两手,掌心向上不知系据何经典。若谓掌心向上,系顶礼佛足之意,按诸经典,虽有顶礼佛足之说,但其仪式,并不如此。兹据《授比丘戒仪轨》云:佛住世时,说法讲经,座下诸君若有启请,右绕三匝,顶礼佛足,系以两手抱佛菩萨之双足,头触其膝下小腿相并之间,为最敬之礼。于佛涅槃以后,凡受圆满具足戒时,仍然行此大礼。今汉地磕头以翻手为顶礼佛足者,或即由此传讹,亦未可知也。)
二、全身顶礼式。准前五体投地法,两掌两膝著地,同时两掌向前用力推出,随将两腿同时伸直,全身平伏地上,所谓磕大头者是也。磕大头为学习藏密者首先修习之法,藏密以磕大头十万,为四加行之一。所谓四加行者,即(一)皈依。(二)供曼达。(三)磕大头。(四)百字明。此为四加行。(此外尚有六加行,即一、绕塔,二、印塔,三、造像,、四、六字大明咒,或本尊咒,五、烧施,六、宗喀巴大师赞是也。连前面之四加行合称为十加行。)每一加行,应修十万,以植修密法之基础,然后修持任何本尊法之法,自不患不易成就矣。此乃西藏黄教之定轨也。兹将磕大头法,说明其义于后。磕大头者,先制一木板,其长度约与自身及两手相等,须平滑无节,即长约七尺宽约三尺一板。板之前端,须较后端高出二寸,手放地
什么是磕长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