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古韵林家村
林家祠堂
旗杆林
采茶
罗源县中房镇与宁德交界处,有个名叫林家村的小山村,这个藏在山坳之间的村子,以出产高山云雾绿茶而闻名,村中保存完好的旗杆林诉说着当年族人科举的辉煌,历史悠久的东山宫和有待修缮的古民居,则展现了林家村古朴的一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林家村,不仅散发着淡雅茶香,也萦绕着浓浓的文风古韵,这个已列入中房镇旅游规划中的小山村,将在未来几年内更为大众所熟知。
去往林家村的山路蜿蜒曲折,从中房镇出发,驱车近两个小时才能到达这个位于青山之间的村落。记者是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到访林家村的,沿途可见满山滴翠,山峰之上还飘浮着淡淡的云雾,云雾之下依稀可见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茶园。还未到达,林家村便向来访的客人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茶园美景。
林家村海拔较高,村庄四周都是山,高山上时常云雾缭绕。这里出产的茶叶也因此带着淡淡的高山云雾味,清新淡雅,回味甘醇。据林家村老支书林鼎城介绍,林家村目前有1200亩茶园,其中多数为茶农自己种植、自己加工,当地就有不少家庭茶叶加工作坊,茶农买来制茶机器,自己在家里加工生产茶叶。这已成为当地村民最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这两年,福州一些品牌茶企陆续进驻林家村,他们向当地村民承包了一些茶园,茶青的收购价格也随之有所提高,这也促进当地种茶规模的不断扩大。
林家村的大批茶园多位于当地名为过溪垅的山上,为了方便采摘运输,村民还集资
二十几万元,新修了条通往山上的水泥路。采访当日,虽然春雨连绵,但当地的茶女依然戴着斗笠,冒雨上山采茶。今年春天的第一茬新茶已经在清明节前采摘过了,但在春雨的滋润下,又有青翠的嫩叶长出,等待采摘。茶园多依山势而建,状如梯田,茶女在细雨中躬身弯腰摘茶,勾勒出一幅如诗美景。
走在林家村中,临街的茶叶作坊不时飘出淡雅茶香。茶叶不仅给这座小山村带来如丝如缕的清香,更给村民们带来可观的收入。
文风鼎盛旗杆林
林家村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韵悠悠。矗立在林氏宗祠前的18对旗杆碣,正是林氏族人科举辉煌的见证。
老支书林鼎城告诉记者,古代中举者根据名次级别的不同,会得到中央、府或州所赐的一杆旗,家乡的族人则会请石匠打好相应的旗杆碣,上面竖旗立于祠堂或祖居前,向人们彰显科举功名的荣耀。如果一个村庄的宗祠前旗杆林立,就说明这个村的子弟人才辈出,家族也彰显荣耀。
林鼎城说,最早旗杆林的旗杆是木制的,经过风吹日晒,解放前旗杆便已全部腐化,只剩下现在这18对石杆碣。值得一提的是,林家村的这片旗杆林是我省保存最完整、旗杆碣数量最多的,还被列为省级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竖立在记者眼前的这18对旗杆碣,它们大小不一,排列紧凑有序。抚摸石碣之上留下的岁月刻痕,不禁为林家村昔日的文风鼎盛而感慨。据林鼎城介绍,一共有18名举人、2名进士在旗杆林上留名,其中最早的一对旗杆立于明朝万历40年(公元1612年)。每对旗杆碣的上部都凿外圆内方孔,雕刻着龙凤等吉祥图案,一块写着中举者名字和官衔,另一块写着时间。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都与中举者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有关。
林家村自古以来就有“耕读传家”的祖训。林家村在清朝时就出过1个武解元、3个文解元、1个拔贡第一名,林氏宗祠中悬挂的琳琅满目的各式牌匾,向后人诉说着先贤辈出的盛况。林鼎城介绍,现在村里依然人才辈出,获得大专以上
福州文化村-罗源林家村(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