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河颂》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有表情朗读诗文,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把握作者情感。
,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①理解歌词大意。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现代作家、评论家。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革命战争,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二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问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埋怨》;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激流汹涌,听吧,这是黄河边军民组成的船夫的战斗的号子声!
三、整体感知

。 。 :激昂、雄健、悲壮。
朗读形式: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③学生齐读。

山巅(diān ) 澎湃(péng pài) 掀起(xiān) 狂澜(lán) 九曲连环(qū )
体魄( pò ) 婉转(wǎn zhuǎn) 屏障(píng ) 哺育(bǔ ) 一泻千里( xiè )
滋长(zī) 浊流( zhuó )
【澎湃】波浪相互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山巅】山顶。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引申为广阔或壮大。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狂澜】巨大的波浪,文中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澎湃】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四、课文结构
全文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但根据“序曲--主体--尾声”的结构,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序曲】写黄河伟大坚强,是歌颂黄河的原因。
绘黄河




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气魄。
【主体】
颂黄河

抒壮志
【尾声】表达祖国儿女的决心

《黄河颂》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18-11-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