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古诗诵读 鹿柴教学设计 鄂教版.doc《鹿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组诗《辋川集》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他晚年所作,当时他已厌倦官场生活,在蓝田(今陕西西安东南)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鹿柴是辋川的一处小地名。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整首诗写得自然流畅,毫不做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前两句写“不见”,不见的是人;后两句写“见”,见的是影。在见与不见之中,诗人给我们传递出的是一种以落寞为美的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王维简介
生各抒己见,师补充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
【设计意图】
诵读旧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者,为诗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文章也好,还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读、思读、品读。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谁来说给大家听。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朗读: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查字典、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4、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相机板书:空山人语返景深林青苔
5、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
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总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热爱,恬淡幽静。板书:恬淡幽静
6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最后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学生配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古诗诵读 鹿柴教学设计 鄂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