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超市生死转折
2012-6-15 14:16|查看数: 1682|评论数: 0|原作者: 张勇
摘要: 很多人想把超市搬到网上,但网上超市似乎是一条绝路,创业者前仆后继,难有真正成功者。
很多人想把超市搬到网上,用网上超市代替传统大型超市,网购的主力商品由图书、电器、服装,扩展到了方便面、大米、洗发水这些日常用品,以图满足更多购物需求。或许,非得等到快消品都实现了上网,网络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才可能过半,电子商务颠覆整个零售行业的梦想也才可能真正实现。
绝路
不过,网上超市似乎是一条绝路,创业者前仆后继,但至今难有真正成功者。
2001年7月,投资额达到12亿美金的Webvan关门大吉,这家美国的网上超市试图代替沃尔玛,但最终Webvan的明星高管们无法在运营成本和顾客体验上找到平衡。
中国的创业者们总是习惯最快速地模仿海外的互联网同行,迅速本地化之后,再到海外上市。2000年,北京的E国网推出了“E国一小时”,承诺在网上订单发出1小时内免费送货到用户指定地点。
E国网这家曾经较有影响力的网上超市,在12年前就推出了京东、当当们现在都不敢尝试的服务。之后几年,E国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2007年,E国创始人张永青接受访问时总结说:E国有一些创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但仅此而已。
E国网上超市的失败,并没有阻止后进者成为先烈。
成立于2006年的懒家伙网上超市,在北京地铁的广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终选择了关门停业。世界500强金光集团投资的“大货栈”,高调进入网上超市行业,结果不到两年就选择放弃。
后玛特网上超市、尚帝网上超市、美廉美网上超市、网来客网上超市、联通万家网上超市、悠购网这些不管是传统零售企业,还是互联网基因公司、草根创业者,它们所创办的网上超市,都鲜有成功。
1号店网上超市,或者能称得上最成功的网上超市。这家2008年创办的网上超市,2011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7亿元。但1号店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先是被平安收购80%的股份,然后引入沃尔
玛成为战略投资者,于刚(曾任戴尔、亚马逊的全球副总裁)等创始团队早已丧失了控股权。目前1号店虽然得到平安等大宗采购的支持,但依然处于投入亏损期。
而且,现在的1号店似乎更像京东这类网上商城,传统超市里销售最好的方便面、可乐、大米等商品,在1号店的销售占比极低。或许,1号店已经不把方便面等低毛利商品当成主推商品,已经放弃和传统大卖场直接竞争。
网上超市的主要困难,是低毛利和高运营成本的矛盾。
传统大卖场销售占比最大的方便面、可乐、大米等快消品,前台销售毛利平均低于8%,越是价格敏感商品,毛利越低。传统大卖场的盈利点,在于高销售额和长尾商品。
而网上超市以客单价100元估算,仅每单配送成本和包装成本就达到10~15元。在不包含仓库、供应链、推广、后台、运营等成本的情况下,网上超市的配送包装成本就高于传统超市的前台销售毛利,这就决定了网上超市的劣势。
通常,零售业态的升级转变,其本质在于新业态比旧业态具有更低的运营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购物体验。如果网上超市的运营成本一直高于传统大卖场,这就决定,网上超市只能是传统大卖场的补充。
出路
网上超市的出路,或许掩藏于某些垂直领域或特定人群当中。
首先可以考虑针对特定人群。
比如有的网上超市只针对大学城,主营餐饮
网上超市生死转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