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占肝良性肿瘤的5-20%。多数病例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长、生长缓慢,预后良好。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体检的意识提高及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无症状的小血管瘤发现率明显升高。
小的血管瘤一般不需要处理,认为>4-5cm就应手术治疗,或有以症状及并发症的需要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冷冻治疗和放射治疗。建议患者在治疗时选择正规的医院,对症治疗。
:
手术指征:
(1)右肝>8cm、左肝及尾状叶>6cm,有明确症状或外生性或生长速度>1-2cm/年的。
(2)血管瘤直径大于10cm。
(3)有并发症,如感染发热、出血及有明显的血液学异常。
(4)对于年龄大于60岁病人,因血管瘤可能不再生长或生长较慢,故指征应更为严格。
(5)鉴于肝血管瘤可能在妊娠期瘤体增大加快,分娩时可致破裂大出血,故对青年女性的巨大肝血管瘤应积极手术切除。
(6)对于从事剧烈运动者,如拳击手、足球运动员等可考虑手术切除。
(7) 随访中发现瘤体生长速度较快,不能除外其它病变可能者。明确临床症状、外生性、生长速度快及伴发血液学异常应是这类病人的手术指征。
手术并发症:
(1)术后腹腔内出血
多数发生在24h以内,是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格外重视。
(2)术后胆漏
肝血管瘤剥除术后创面较大,术中未能发现和缝扎某支细小胆管是导致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肝血管瘤术后胆漏需要保持引流通畅,一般能自行愈合,必要时需要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3)术后肝功能不全或衰竭
介入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借鉴于TAE治疗肝癌的经验,理论是基于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栓塞动脉后瘤体内可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使瘤体形成纤维瘤样结构而达到缩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
适应症:
大于5cm的肝血管瘤,不论部位、范围、数量均可,目前多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血管
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