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差异导演豆强粕弱,粕怎么读,豆粕,粕的读音,茶粕,猪肉粕,米白粕,玉米胚芽粕,棕榈粕,猪油粕随着北半球大豆逐步收割,大豆的单产和产量逐渐明朗。第三季度围绕美国减产的炒作也不断降温。尤其是10月中旬美国农业部公布最新供需报告超预期上调美豆单产和总产给市场带来利空打压。豆类期货价格从高位逐步回落。综合分析当前全球大豆供需平衡数据发现,2012/13年度北半球减产的数量基本可以被南半球产量预期的增长所补充。综合评估全球大豆该年度仍会处于平衡周期内。库存略有缩紧但后期蛋白需求将逐步下滑。且新豆上市和中国政府消耗国家储备和港口储备会缓解短期供应紧张的格局。根据时间段分析,新豆上市后第四季度基本供应无太大压力。真正供应压力会体现在明年1~2月,也就是春节期间。随着北半球库存的逐步消耗,南半球大豆暂未上市之前,阶段性供应压力可能存在,而这一阶段的供应压力分析已经充分表现在期货盘面1301合约上来。
进入10月份以来,随着北半球新豆的逐步上市,前期大豆现货供应紧张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国际国内豆类期货价格也在利多预期消化之后继续回落。尤其是10月中旬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供需报告超预期上调了当年度大豆的单产和总产,给市场带来进一步的利空打压。受成本传导的影响,我国进口大豆到岸成本逐步下滑,国内大连市场豆粕价格承压调整。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对国内的价格传导最直接体现的品种是国内豆粕。因为我国当前用于压榨消费的大豆对进口的依存度超过80%,所以国际市场期货价格将直接影响我国大豆的进口成本。进口成本的高低又决定了豆粕压榨成本的高低。近期随着大豆定价中心——CBOT大豆期货价格的回落以及美豆的收割上市,我国进口贸易商以及油脂压榨企业加快了点价速度并加大进口力度。近期美豆出口销售报告表明发往中国的大豆数量呈现季节性放量且时间周期较去年稍有提前。而进口价格也不断的回落。11月船期到岸成本从前期的5500元高位回落至近期的5000元以下。豆粕的生产折合成本也从4400元以上回落至4000元以下。豆粕现货市场当前供应压力有效缓解。
9月份之前的美豆和豆粕大规模上涨行情中,资金的助推作用不可忽略。投机资金背靠美豆受大旱减产的利多预期大肆炒作。且资金参与规模不断扩张。前期美豆总持仓量一度达到83万手以上,创造历史性的高位。我国市场豆粕总持仓最高峰达366万手,市场吸引的资金和成交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品种,成为商品期货的第一明星。
由于种植大豆收益远远低于玉米的缘故,今年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进一步下滑,据机构调研分析称,今年我国黑龙江地区大豆再度减产,幅度在10%~15%之间。而随着种植成本的提高,农民惜售心理比较明显。~。按照此收购成本作为基础,加上交通运输费用和注册费用,交割地大豆交割成本水涨船高。
(版权归中国金汇网)当前注册交割货品
基本面差异导演豆强粕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