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用好扶贫“新国标”这把尺子
不能只看扶贫标准“长高”,更要看扶贫开发的基础夯实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按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对于扶贫“新国标”,会场内掌声热烈,会场外好评如潮,贫困地区的人们更是充满着兴奋与期待。
2300元是个什么概念?这个新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它意味着,,%,贫困人群扩大了1个亿。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迷雾重重,国内控通胀、保增长面临挑战,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在此情况下,大幅提高扶贫标准,充分体现了中央推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更高、更快、更强奔向全面小康的坚强决心。
扶贫新国标,要求生活水准的提高。中国扶贫世界瞩目,改革开放之初,,到2010年,全国贫困人口已减至2688万人。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严峻,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拉大,贫困地区与外部世界的鸿沟豁然可见。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仅物价指数上涨,消费需求也普遍提高,“水涨船高”,提高扶贫标准,打一场新的扶贫战役,也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新标准必将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在活力,点燃贫困农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热情。
扶贫新国标,要求发展内涵的提升。贫困地区人均收入2300元的标准,只能解决“不愁吃、不愁穿”。可是,贫困乡村的孩子也渴望热菜热饭,老人也需要温暖关怀,他们也渴盼电话、宽带和公交车,他们也需要早日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因此,贫困农村还要实现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与其它地区农村同步发展,不能只看扶贫标准“长高”,更要看扶贫开发的基础夯实。因此,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规划
申论热点:用好扶贫“新国标”这把尺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