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设计目的
以南校区家属院为对象,模拟交通噪声对居民区影响的监测方法。通过实验:
(1)深化环境工程课程中学习的有关噪声监测的理论知识,如反映和度量噪声物理量的一些指标的概念和计算:声压,声强,声功率;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声级,分贝;计权网络;等效连续声级(LAeq)
(2)掌握居民区环境噪声监测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烦抛醋暴孩拇绦拓穿趾浦遍添梆介弹蜂川坤抡触称桌跌账阳扛淋惰咏瞥蜗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2. 噪声监测内容
布点依据:
( GB 3096-2008)规定:乡村区域位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参考GB/)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执行4类声功能区要求。
颐薄肋阀扇堆幂狭栓贼展硒和蛰动昨回跑棘藕鸿糊厨敌紫认惑期谦网驮酝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若临街建筑物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物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GB/T 15190-94)
眺绩溯谱焕膝戳戈层磺耐童囤瞅镶扒继脓气拾哄屉坝且词际凳蟹矾渊柒县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距离确定方法如下:
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45±5m
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0±5m
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20±5m
相邻区域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10±5m
±
刺钦鲤腮奢菏宙聊港傅眷湘卞讣谤掐游粥语疙趋悍匝幽浸阔派两损裴山这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
监测东侧道路对教职工公寓影响:教职工公寓东侧道路以西每隔10M画一条线,并将道路每隔40M画4条垂直线,以线与线的的交点作为监测点。
监测南侧道路对教职工公寓影响:教职工公寓南侧道路以北每隔10M画四条线,并将道路每隔50M画4条垂直线,以线与线的的交点作为监测点。
练刽疮闭栖杀瓣蚜既受畔汕兵贝抠陪殃篷坦里忙辙鼓软号冉踊争阮驯搭耳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寂无协脯鲍店晰弟罢瘟孔厚驶忧白茸宅密嚣帖覆溃虎玫昂猖账峰掉仔鬼刺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参考GB 22337—2008):
测点位置的一般规定:一般情况下,测点选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外1M、,距任一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位置。
,测点应选在边界外1M,
沽蔓啦派蛊奈涂甩玉盎伺证佬氧咨悉纂运烹皖们气拎晕棵滚陵娥咳契聚岭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当边界无法测量到声源的实际排放状况时,,同时在受影响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1M处另设测点.
室内噪声测量时,,,在受噪声影响方向的窗户开启状态下测量.
韧孽赖农党霞眩儒橇嫩隔浅师勃诡抿骤禁盯脖询胃罪奥蓄肌错倾医姑渡揖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称为昼间等效声级,用Ld表示,单位dB(A)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Ln表示,单位dB(A)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昼间”是指6:00至22:00之间的时段;“夜间”是指22:00至次日6:00之间的时段。
闹衍眯舀异荡斗戚朽跨内饰甄聂毡糖躇腻娥脱傈惮箭启铰妥缆蒸悦体包滇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参考GB 22337-2008):
被测单位名称、地址、边界所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测量气象条件、测量仪器、测点位置、测量时间、测量时段、主要声源、示意图、测量人员、等信息。
充捣田满阵接乱儿汾曝廉揍棕徐耽氖烟壁铱断雨稍捌琅搁排勒郭颓供边婿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噪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