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人生 —让我们一起来参究与切磋
安徽农业大学国学会方庆
禅人语录一则
禅,是一面镜,
可以照亮人们的心境。
禅,是一盏灯,
可以指引人们的心路。
导言:让禅圆满人生
“禅茶一味”,禅与人生有不解之缘。人生中充满禅意,禅的精神、禅者的心态使人生在艰难中升华,在平淡中精彩。
古代的名流智者,如白居易的乐天知命、苏东坡的洒脱坚韧、王安石的出入自在……以及现代名人如林清玄散文的飘逸空灵、蔡志忠漫画的幽默灵动,都是因为有了禅。
禅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在当代物欲横流、精神空虚、生态失衡的背景下,如何使人生少一些苦涩,多一些欢乐;少一些焦虑,多一些潇洒;少一些冲突,多一些和谐……了解一点禅,获得些禅趣,有助于人生趋向幸福圆满。
人身与人生
人身难得今已得,人身一失万劫不复。要珍惜人身,就有如何安度人生、乐度人生的问题。
人身是人生的物质基础,但人身不就是人生。人生是人身与人心的统一。人心比人身更重要,人的慧命才是生命的根本。
因此,珍惜人生,比珍惜人身更重要。
“人”字不好写
如把人生比作戏剧,有正剧,有闹剧,有喜剧,有悲剧……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人快乐,有人痛苦,有人潇洒,有人烦恼,有人顺利,有人坎坷,有人富有,有人贫困,有人伟大,有人渺小,有人崇高,有人卑鄙……为什么?
人生乃是部写不完的大书,人生也是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一撇一捺,这个“人”字,看似最好写,写好实不易。
人生的苦与乐
人们对人生的苦乐,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与判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雅者见雅,愚者见愚,邪者见邪,俗者见俗,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同看法的关键,乃是基于人心的不同人生观。
禅的人生观
这是个不好开口的话题,因为“禅”是离言绝思的。禅的真谛,一落言诠即不是。但又不能不借助语言文字来“指月”,只是我们千万不要做捞月的猴子,不能死在言下。
禅的人生观,勉强而言:①人生是苦;②人生也充满乐趣(真乐); ③苦因在于人之无明执着;④洞明苦因而看破放下,就能离苦得乐。
“禅”就是引导你看破放下,离苦得乐。
人生是苦
有人会说:这不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吗?
不!知苦才会寻求离苦,否则以苦为乐,沉迷在无边苦海中,乐而忘返,将永无出苦之日。
人生之苦举不胜举,概而言之,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此八,或身苦,或心苦,或身心俱苦。谁也不可避免。
“八苦”简释
生老病死四苦,人生必然,易理解,不赘言。
爱别离苦,如有情人难成眷属,亲人之生离死别等。
怨憎会苦,如不是冤家不聚头,不肖儿孙讨债鬼,战争之苦等。
求不得苦,因欲壑难填,而有所求不遂之苦。
五蕴炽盛苦,五蕴指“色受想行识”,人生乃五蕴之缘聚,此苦包括前七苦及七苦之外的所有一切苦。
苦因何在?
苦海无边,欲出苦海,须明苦因苦根。
苦因——无明执着。
无明,指无智慧(非指无知识,般若智慧与一般知识不同)。无明即愚昧。
执着,包括我执、法执。通俗而言,我执可说是私心太重,执“我”为实;法执可说是固执己见,执一切事物现象为不变。执着,即自我缠缚而不得自在。
无明执着者,犹如瞎子背负重物绑着绳索走在人生旅途上,焉得不苦!
禅与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