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贸易全球化的态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不管是比较利益论还是生产要素禀赋论,都很明确的指出了全球化的自由贸易对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是有帮助的。全球化能让各个国家发挥出本之地,就算是发展中国家,同样有机会和发达竞争。
但是,李斯特的保护贸易论同样指出了,自由放任贸易全球化,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幼稚工业的发展是有很大伤害的。不通过关税的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护,一个国家的相关产业有可能永远发展不起来。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论同样指出了,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保持贸易顺差对于一个国家的收入是有乘数效应的。但是当每一个国家都想要保持贸易顺差的时候,结果将是对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贸发展的巨大阻碍。
其次,从实际上看,不同的国家对于贸易全球化显然有着不同的态度,但是总体而言战后GATT与WTO的成立,以及GATT的多次多边谈判都是致力于减让关税和降低非关税壁垒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贸易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具体来看,首先,发展中国家对于贸易全球化就有不同的态度。像中国这样的出口大国,显然是欢迎贸易全球化的。贸易全球化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如果能发挥本之地。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下,中国有良好的关税与非关税手段保护本国诸如汽车,能源这些关键性的产业,既能保证本国的产业发展,又能将自己的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地位。这样,显然是不怕贸易全球化的侵袭。而中国本身廉价的劳动力与不断发展的技术,使得其除了能够向发达国家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玩具,服装),也能够向落后的诸如非洲国家出口技术型的产品(华为,中兴)。
而对于像一些非洲国家,贸易全球化毫无疑问的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贸易条件。这个情况符合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中心外围理论: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 前者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后者则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及其传播机制在“中心”和“外围”之间的不同表现和不同影响,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称的。简而言之,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心国家获得更高的工业生产率,使工业要素收入增加,提高了制成品的价格。同时,初级产品由于投入要素边际收益递减,价格较低。“外围”国家大多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这样技术进步就导致了“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如果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像中国这样的“外围”国家也可以走向“半外围”甚至“中心”,而摆脱不了这个全球化的大潮的话,就只会被吞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8年9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占世界总人口20%的富人占有世界财富的80%,而占世界总人口10%的48个最不发达国家,它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却不足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这种差距还会进一步扩大,这是由“中心—外围”之间的不平等性所决定的。
对于发达国家,他们对于贸易全球化的态度总体上还是支持的。因为,贸易全球化确实给了发达国家很大的收益空间,进一步的拉开了他们与发展中国家

对贸易全球化的态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