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小夜曲》教案
作品分析
、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
作者介绍,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2、歌曲《月亮月光光》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并能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
《月亮月光光》画旋律线。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用唱歌的方式做课前问好,可让学生放松一下。
二、师讲故事,激趣导入《小夜曲》
、播放主题音乐,感受美丽的夜晚,师生律动表演
2、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安静、优美
师:说得非常好,听听在这段旋律里,有什么乐器参与了演奏?(播放主题音乐a)
生:小提琴!
老师通过对美丽夜晚的描述,带着全体学生进入幽静的夜晚。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听音乐进入乐曲的已经,初步感受《小夜曲》的旋律。
三、讲解“弦乐四重奏”
、看弦乐四重奏视频
师:很好,听到有小提琴的音色,除了小提琴,还有没有别的乐器啊?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欣赏弦乐四重奏视频,主题旋律a)
师:你们来看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讲解“弦乐四重奏”
师:细心的同学有没有观察到,小提琴有几把?很好,是有两把,那这种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弦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叫做弦乐四重奏。(PPT弦乐四重奏名解)
3、师: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他们演奏时的位置是怎样的?
4、生:扇形的,位置依次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学生观看弦乐四重奏的表演视频,直接地认识有哪些乐器参与到弦乐四重奏
《海顿小夜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