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非攻》
一、关于墨子和《墨子》
墨子:(前468—前376据孙诒让考证),名翟。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
《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国的大夫。
《吕氏春秋·当染》则认为他是鲁国人。
也有文章相传他原为宋国人,但后来长期居住
在鲁国。
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
(今人娱乐至死)
墨子出身低微,“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qiāo ”。
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法夏宗禹”,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称为“孔墨显学”。
孟子曾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朱的学说,主要提倡极端个人主义,实则是墨子功利主义、利他主义思想的一大反动。故孟子常把两者相提并论。
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
(孙诒让《墨子传略》)
(《鲁问》: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说越王,越王大说,谓公尚过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五十乘,以迎子墨子于鲁。曰:“吾以夫子之道说越王,越王大说,谓过曰:‘苟能使子墨子至于越而教寡人,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抑越不听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则是我以义粜也。钧之粜,亦于中国耳,何必于越哉!”(公尚过是墨子的弟子,深得墨子器重。)
墨子使公尚过前往越国出仕做官。公尚过劝说越王。越王非常高兴,对公尚过说:“先生假如能让墨子到越国教导我,我愿意分出过去吴国的地方五百里封给墨子。”公尚过答应了。于是给公尚过套了五十辆车,到鲁国迎取墨子。
公尚过对墨子说:“我用老师的学说劝说越王,越王非常高兴,对我说:‘假如你能让墨子到越国教导我,我愿意分出来过去吴国的地方五百里封给墨子。’”
墨子对公尚过说:“你观察越王的心志怎么样?假如越王将听我的言论,采纳我的学说,那么我将前往。或者越国不听我的言论,不采纳我的学说,如果我去了,那是我把‘义’出卖了。同样是出卖‘义’,在中原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
鲁迅根据《公输篇》写成著名小说《非攻》,再现了墨子的传奇形象。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
“止楚攻宋”:战国初年,楚惠王意图攻宋,墨子求见楚惠王,陈述厉害关系,还当着楚惠王的面和公输般用皮带当作城墙,用小木板当作攻城器械,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来了一场精彩的攻防“论战”,最终阻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其间墨子的口才固然了得(先秦的名辩之学到墨子手中才真正达到完善,成为与古希腊逻各斯,天竺因明鼎立的三大逻辑系统),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他的防御器械以及让弟子禽滑嫠等三百人守住了宋城策略。
战国初年的楚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军事计划竟然被墨家这个学派的力量所改变,可见墨家在当时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墨子》是战国显学墨家学派的论文集,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未必尽是墨子自著。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原有71篇,现存53篇。标志着论说文发展的新水平:有标题、中心突出、逻辑性强。
在墨家整个思想体系中,军事思想占有重要位置。《墨子》军事思想是处于弱者地位的自卫学说,其主要内容有二:
一是非攻,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
二是救守,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
墨守(救守):墨子支持防守诛讨的正义之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从“非攻”出发,论述了作为弱小国家如何积极防御的问题。墨子深知,光讲道理,大国君主是不会放弃战争的,因而主张“深谋备御”,以积极防御制止以大攻小的侵略战争。这些研究防御作战的论述,集中在《备城门》以下十一篇,形成
墨子·非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