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秸秆的现象浅谈[评论].doc焚烧秸秆的现象浅谈[评论]
又到麦收时节,农村又见田野间四处焚烧秸秆的“壮观”场景。虽然年年政府都有三令五申禁止焚烧秸秆的通知,市民也有不能再有“狼烟四起”的呼声,但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秸秆遍地、烽烟四起”的景象不但没见少,反而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那么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不容忽视。一是政府的宣传不到位。实际早在1997年,农业部就下发了禁止焚烧秸秆的通知;1998年,农业部、环保总局等五个国家部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严禁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禁烧的文件或措施。但是,很多地方也仅仅是将措施落实在了文件上或者口头上,没有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农民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所以,要想使焚烧秸秆现象不再发生,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非常必要,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和提高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有极结合起来,达到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文秘写作-请到范文先生网] 二是农民的认识不到位。在农村,很多农民认为,焚烧秸秆可将其中的杂草一并烧去,生成的草木灰也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深翻入土后,不但可以减少杂草,还可以改善土壤有极质。其实不然。草种虽与秸秆同在,但草种颗粒少比重大,往往处于秸秆下层近地面处,秸秆燃烧时火焰向上,燃烧产生
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使得地面秸秆燃烧不充分;另外,还有部分草种存在于土壤缝隙中,往往是秸秆烧尽,而草种却安然无恙。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及少量蛋白质多糖。这些有机物还田后,经微生物分解为腐殖质等成分,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秸秆燃烧后,有机质及氮、磷几乎全部损失,草木灰中一部分钾转化为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物质。所以,焚烧秸秆对农业增产没有任何帮助作用。相反,对生态环境还会构成大面积污染,甚至会影响到飞机的正常起降,造成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能见度降低,产生交通隐患。有些医学专家甚至认为,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粉灰尘,导致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对婴幼儿更为严重。三是惩戒的措施不到位。虽然没到麦收季节,各地、各部门也都能出台一些类似严禁焚烧秸秆的政策措施,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存在重管轻罚的现象。象征性地管理管理比较多,动真碰硬地严惩重罚的比较少。除非发生了重大的安全事故,才
焚烧秸秆的现象浅谈[评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