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任店镇中心校:尚松艳
2015年11月6日,叶县教体局组织全县六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了“我的模式,我的课”的听课活动,全县老师听了张晓珍、贺亚丽老师所做的课。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通过听课,这两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很强,具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课堂上,这两位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针对课文特点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参与教学,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方法。他坚持做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遵循自主、合作、开放的教学理念。如张晓珍老师教学的《比的基本性质》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无可挑剔。贺亚丽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两位老师设计的课堂中,让人欣喜的发现新的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为教材的新理念作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再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觉得我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大大提升了
听课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