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中童趣.ppt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人是怎样描写出诗中的童趣呢?我们一起看看吧!
童趣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简析]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垂纶:钓鱼。 8、遥:远远地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生坐在长满莓苔的石头上,
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路过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
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应答。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注释】
1、艇:轻便的船。
2、采:摘取、收集。
3、解:知道、懂得。
4、浮萍:池塘里的一种水草。
5、一道:一路。
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怎么掩藏留下来的踪迹,水面上的
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诗中童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1.87 MB
  • 时间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