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前教育
第 3 章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
第 3 章
学习目标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掌握21世纪初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并对后续的学前教育改革做好知识储备。
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
本章导读
本章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以来及21世纪初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特点。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经过近代的移植、模仿,到了现代开始了学前教育制度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同时,对于外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学习也开始由欧洲、日本转向美国。学前教育制度建设的理论也由福禄培尔、蒙台梭利转向杜威的实用主义。
第 3 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状况
一、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的七年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见图3-1)。在此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前教育在改造旧教育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并呈现稳步的发展态势。
(一)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的学前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图3-1 表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艺术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确定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及发展方针
1.
1951年,教育部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以下简称《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以下简称《暂行纲要》),并于1952年3月将这两个暂行的草案颁发至全国开始试行。上述两个法规对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培养目标、教养活动项目、教养原则及招收对象与管理体制都做了具体的规定。
(1) 幼儿园的双重任务:①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展;②减轻幼儿给母亲带来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另外,法规还规定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的教养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2) 幼儿园的培养目标:①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注意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②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以发展幼儿的智力;③培养幼儿具有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④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幼儿园的教养活动项目:①体育(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体操、游戏、舞蹈和活动等);②语言(包括谈话、讲述故事、歌谣、谜语);③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④图画、手工(包括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⑤音乐(包括歌唱、表情歌唱、听音乐、乐器表演);⑥计算(包括认识数目、心算、度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4) 幼儿园的教养原则:①使幼儿全面发展;②教养内容和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③幼儿有独立活动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④让幼儿习惯于集体生活;⑤必修作业、选修作业及户外活动相互配合进行;⑥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5) 幼儿园的招收对象与管理体制:①幼儿园招收对象为3周岁以上未满7周岁的幼儿;②以整日制为原则,幼儿每日在园时间以8小时至12小时为准;③根据需要可办理寄宿制和季节性幼儿园;④开学、放假比照小学校历,但为了便于妇女工作,以不放寒暑假为原则;⑤幼儿园园长应兼任教养员,教养员应对幼儿负全面的教养责任(从此,幼儿园教师的称谓便更名为“教养员”);⑥与此同时,还有设班、编班原则,园长责任制和教养员责任制的相关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学习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2.
继戈林娜专家之后,学前儿童心理学专家马努依连柯于1954年来华任教,使幼儿教育界掀起了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热潮。从1953年起,他陆续翻译出版了苏罗金娜的《学前教育学》、查包洛塞兹的《幼儿心理学》、沙巴也娃的《教育史》、维特罗金娜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法》、萨古林娜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法》,以及有关幼儿卫生学、语言和认识环境、游戏、体育锻炼、3岁前集体教养等几十种书籍,它们成为我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用书,对我国学前教育界影响极大。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的建立
3.
1956年2月,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出《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以下简称《联合通知》),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针、领导关系及培养干部问题都做了决定,明确了对各类型托儿所
NO3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