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困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很大的比例。农民工,或称民工,是我国当前的一个特殊的、庞大的、弱势化的社会群体。他们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产物,并具有中国特色。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说法,首次出现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主要是指80后、90后农民工,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他们占了外出打工农民工的主体,约有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一个课题组近期发布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短工化”就业趋势在农民工群体中变得越来越明显和普遍。
据这项调查,66%的农民工更换过工作,25%的人在近7个月内更换了工作,50%;农民工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为2年,两份工作的时间间隔约为半年多。
调查还发现,“短工化”趋势逐年递增。报告显示,2004年开始上份工作的农民工,。而2008年开始上份工作的农民工,,缩短了近一半。
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部分。
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求职者对职业的诉求已发生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放下书包进工厂”,赚钱只是外出打工的一部分目的,他们希望跳出“农门”进“城门”,像城里人一样生活。然而,他们却有更多的困惑与迷茫。尤其是90后农民工,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接纳;根在农村,却与农村日益疏远。眼下有着这样一个情况,70后最怕你跟他讲劳动法,巴不得天天加班多赚钱;80后既怕加班,又怕总放假,两者越平衡越好;90后则三餐饱饭足矣,最好工作三天休四天,甚至愿打零工也不愿签几年的“卖身契”。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老一代农民工往往是把打工和务农联系在一起,两者兼顾,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呢,这些年轻人到城市里,打工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他们抱着寻找“机会”的心态来到城里,他们希望寻找自己心目中的“机会”。他们没有父辈那样严重的生存危机,没钱的话家里会寄过来,因此他们对工作的要求与老一辈有很大差别,注重工作环境、福利等。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生代打工者的潇洒建立在父辈的艰辛上。
80后、90后打工者里,独生子女比例较高,在多数家庭中,父母打工挣钱盖起了房子,为新生代解决了后顾之忧;还未成家的新生代,没有养家的压力,活得更洒脱,换工作、换城市、换圈子、换活法,成为他们的常态。
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短短几年间,到过多个城市,做过多种工作,长的几个月,短的一星期……目前,在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旅游式打工的现象。根据这种现象,专家学者有着这样的观点“短工化趋势的表面原因,是农民工追求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深层的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机遇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变化,使得新生代的农民工发展定位发生巨大变化。此外,诸如户籍制度、教育和医疗制度等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表达诉求的渠道等,也是‘短工化’的原因。”这种现象对于打工者个人而言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不利于他们对于工作周围环境的熟悉,而
形势与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