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态文明
生态畜牧业

罗新义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
Xinyil2002@
2005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出台,提出了“倡导生态文明”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不仅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而且更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

文明既是一种人的活动状态或结果(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总和),又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的文明之间既又相互对峙又有相互联系,在互动中或兴或衰。
文明的内核是人的观念的集合,尤其是价值观;文明的外显形态是人们关于生活(学习、生产、消费、家庭)行为的方式。
文明时期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协调
现代
人地关系
崇拜
改造
征服
世界可持续发展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必然性
庞大的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的压力
环境危机的压力
措施
《中国21世纪议程》
生态农业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种植业
养殖业
主体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包括生态道德观、生态效益观、国际生态观等。
机制和制度
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良性运行的机制:
—发展绿色经济,善待自然;
—发展绿色科技,尊重自然规律;
—重建文化的政治体制:实现人与人的公正、平等,消灭贫富不均,反对资源
侵略和生态殖民。
物质生产
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与平衡的前提下,选择生产方式、开展生产活动。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
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
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
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地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帝.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
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多余的木材.
竭泽而渔,岂不得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首时》使水塘枯竭而捕鱼,怎么能捕不到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山林去打猎,怎么能打不到野兽,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
我国从上古时代开始,就有关于生态保护和利用的理念和法令:
这些论述蕴含了当今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畜牧业生产如何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当前,影响畜牧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诸如饲养动物的疫病问题、农药与抗生素残留问题、动物福利问题、动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饲养动物的环境适应性与抗病力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草原超载过牧与退化沙化问题、土壤退化与水源污染问题、农牧林结合发展问题、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问题等,都属于生态系统失衡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生态化途经才能解决。
,,2005年奶牛头数增加到164万头;,,这就造成草原超载过牧、草地退化。 黑龙江省1949年有草原400万hm2,,,占草地总面积的89%,其中有26万hm2的草地成为轻度碱化(碱斑面积<15%)、中度碱化(碱斑面积15~30%)、重度碱化(碱斑面积占30~50%)和极度碱化(碱斑面积50%)的碱斑地。

草地是陆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草食家畜的食物来源,而且与珍贵鸟兽有着密切联系,供栖息而和谐共生。我国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为世界人均草地面积的1/2。草原面积减少除建筑、生产粮食用地扩大外,就是用来生产饲料作物的耕地的扩大而导致的。草原面积的减少加快了草原的退化。
草原退化引起的沙尘暴已成为中国的一个跨地区、跨国界大气环境问题之源,中国的沙尘暴源自沙漠化最严重的内蒙西部以及中部。80年代以前,沙尘暴主要局限于中国北方,90年代以来则已数次侵袭江苏、安徽、直至福建,并向东影响至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

生态文明与生态畜牧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