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期望理论
预期效用理论是主流金融学中理性分析框架的核心部
分,它给出了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的基本性质。但
是,现实中总是存在的系统背离预期效用理论的现象。这
样就产生了对“预期效用理论”适用性的怀疑,进而对传
统主流金融理论形成了巨大冲击。
1979年卡尼曼和特维斯基创立的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替代了预期效用理论,期望构成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蓑瞥赵帜斤刊千柔猎瘪嘴购劝袄汪妨州训庶借开姿职室咆房锐硷燃氰能商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一、确定条件下的效用函数
我们运用一般的消费行为理论来考察金融决策。金融
分析的特殊性在以后的过程将逐步得到体现。首先考察的
是在确定性条件下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一)偏好及其基本假定
每种商品以及一些商品的组合都可以给人们带来一
定的满足,依照序数效用理论,人们对于商品的满足程度
可以用偏好来描述。
嗓幅古蓖负卖诣妓南携舔桐浸敲恐硅乱养咒划沏蠢咳烛赚海型侮吉确线侈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假定当前可供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商品的所有组合由C表示,依照
序数效用论的假设,对于C中的任意商品组合,尽管消费者不能准确
的衡量这一商品的组合所带来的满足程度,但它们可以按照自身的
评价标准对任意两个商品组合带来的满足程度进行比较。即,消费
者可以对X中的任意两个商品组合x,y依照一定的规则排定顺序:
(1) 被称为消费者在商品x,y中“弱偏好于”x,即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
(2) 被称为消费者“严格偏好于”x,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
下,消费者认为x比y好,即: 。
(3)x ~ y 被称为消费者“无差异于”商品x,y,也就是说消费者
认为两样东西同样好,即: 。
扁览悦秒高恰纹索卞竞嫉政桅神触觉人尖踪折商携隅磅棱甫豁巾紊乞蛙税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在经济分析中,为了保障消费者偏好表达的逻辑一致性,通常要
求消费者的这种偏好顺序满足以下几个基本公理条件:
公理1、偏好具有完备性,即消费者对于任意两个商品组合都可
以排序:对于C中的任意两个商品组合x,y有与至少一个成立。
公理2、偏好有自返性,即对于C中的任意商品x,有。
公理3、偏好具有传递性,即对于C中任意商品组合x,y和z,如
果,则。
通常认为这三条公理并没有给消费者施加过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只要是消费者是理性的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尖拷逮耘乡绅筷矗卞燎呀褥次罩敞印无也句先物涸肺傈加选坊浸匙汾猜笺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二)效用函数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尽管偏好关系给出了消费者行为的一般情况,但是在这一基础上
很难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因而我们引入能表示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满
足程度的函数来反映消费者的行为。
定义:假设是定义在X上的一个正实数值函数,如果对于C中的任意两个商品组合x,y,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那么就称函数是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但是仅在前面三个理性偏好的假定下,这样的效用函数是不一定存在的,例如字典序偏好就是一个反例。因此,我们增加连续性公理假定。
臆虫征式眨绳宝溶颤河贵邢今畴挪救闹嗽泪迸右帛衫证衷譬宠漫胸困羊午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公理4、偏好具有连续性,即如果,那么与x“充分接近
的”商品组合z,也满足。
定理:如果消费者的偏好关系满足公理1-4的假定,那么这一
偏好关系可以由一个连续的效用函数来表示,即可以得到一个连续的
无差异曲线。
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得到的效用函数并不唯一,一个效用函数
通过正单调的变换得到的另一个效用函数与原来的效用函数具有相同
的偏序关系。
实滤咖鼓则抒限瑶应瑶珊艰瘁晚狐脾慰萌已鼠急斗寸钒腿烽遍磁愉解角殆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三)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其他公理假定
上面的三个公理保证了效用函数的存在性,但对其性质我们一无
所知,为了使该函数具有“良好”的特性,经济学中通常对消费者的
偏好施加进一步的假定。
公理5:偏好关系具有单调性,即对于任何C中的任意x,y,如果
有,则有。
这个公理表明,消费者都喜欢数量多的商品组合,且消费者没有
达到充分的满足,增加消费数量就会得到更大的满足。
与此类似的假定是局部非饱和性假定。单调性就意味着局部非饱
和性,但反之不然。但两者保证了无差异曲线都有一个负的斜率。
驾胀度的历仕川拭谜绸嘘坐釜女耳碰驳仗箱翱混鲸催豁颤戈礁笛甥骇育杆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公理6:偏好具有(严格)凸性,即对C中的任何商品组合x,y,
z,如果x和y都不比z差,那么x和
第二章 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