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佛禅文化.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1、文化的特性与开放融合
●文化的特性:开放性;发展性;多元性。文化不能封闭,只能开放。只有在开放中不断和其他文化融合,才能得到新的发展;只有具有多元性,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和融合各种文化的一生。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
●融合必须固守本根,不能本末倒置
2、中华文化开放融合的传统—
“以文会友,和而不同”
●出处:《论语·子路篇》中有一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含义:多元的和谐的统一,多元而不无序,和谐而不杂乱,统一而不死板。
●作用:促进事物的发展。“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史伯语)“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语)

中国文化发展的三种模式:
秦皇模式:焚书坑儒;
汉武模式:独尊儒术,罢黜百家;
唐宗模式:和而不同,共同繁荣。
中国文化发展的三个高峰:先秦子学,宋明理学,民国新学。
3、中国国内不同文化的融合
儒道融合:从战国末年经秦汉至魏晋,约600年,经历了三阶段:
①第一阶段,以《吕氏春秋》为代表,重在整理保存资料;
②第二阶段,以《淮南子》为代表,初步融合;
③第三阶段,以魏晋玄学为代表,深度融合。
4、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 以和佛教文化的融合形成禅宗为例。
一、佛教简介
古印度简介:
* 公元前3000多年,位于中亚的雅利安人南下征服了印度的土著达罗毗荼族,建立了分为4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即僧侣、武士、农牧工商者、奴隶。前三者为肤色较白的雅利安人,最后者为肤色较黑的达萨人。)的许多小国,并利用早期吠陀经典的宗教神话观念形成了婆罗门(净行)教,其有三大纲领: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认为4个等级由“梵天”(宇宙的本体)的不同部位变成:婆罗门是口,刹帝利是两臂,吠舍是腿,首陀罗是脚。
1、创立过程:
* 由释迦牟尼创立,其原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一切事成),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释迦族人。出生于军事贵族种姓“刹帝利”。父亲为该国国王“净饭王”(纯洁的稻米)。其母因梦白象而怀孕。生下7天后母亲去世,由姨母养大。从小开始学习“吠陀经”,并习武。
* 17岁娶妻,生有一子。后经常思考人生,认为人生充满了苦恼,于是开始寻求摆脱的方法。
29岁离家出走,向“沙门”学习修苦行,经6年,饿得骨瘦如柴,但仍未解脱,于是放弃。后在菩提树下苦思7天7夜,终于觉悟成佛。随后在鹿野苑宣讲佛法,称为“初转法轮”。从此开始四处传教说法45年。80岁时在河中沐浴后侧卧于绳床上安详离世。
(附:印度佛教四圣地:兰毗尼园的阿育王石柱;菩提迦耶的大菩提塔;鹿野苑的转法轮塔;拘尸那拉城的涅槃塔。)
2、基本教义:
●四谛:苦、集、灭、道。
苦:将人生之苦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五盛阴(色、受、想、行、识);
集:揭示出人生苦恼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三毒”:贪(物质上的无止境追求)、嗔(心理上的不平衡)、痴(不明事理的妄想)。后果导致死后“六道(天界、人间、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轮回

佛禅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世
  • 文件大小112 KB
  • 时间2018-12-04